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全文翻译

如题所述

华 歆,王 朗 俱 乘 船 避 难 全 文 翻 译:

华 歆 和 王 朗 一同 乘 船 避 难,有 一 个 人 想 搭 乘 他 们 的 船,华 歆 表 示 为 难。王 朗 却 说:“好 在 船 还 比较 宽 敞,为 什么 不 可以 呢?”后来 敌 人 来了,王 朗 就 想 丢下 那人 不管 了。华 歆 说:“开始 我 之 所以 犹 豫 不 决,正是 为了 这 一点。既然 已经 接纳 了 他的 托 付,怎么 可以 因为 情况 危 急 而 抛 弃他 呢?”于是 仍 像 当初 那样 携 带 关 照 那 个人,世 人 凭 这件 事 来 判定 华 歆、王朗  的 优 劣。

从中 看出:华歆 处事 谨慎,考虑 事情 全面,做事 有 始 有 终,信 守 承 诺;王 朗 在 认为 对 自己 无 害 时,能 助人 时 则 助人,一旦 事情 有 变,危 及 自身 利 益 时,就只 考虑 自己。


【出处】

《世 说 新 语》“德 行 第 一”中 第 十 三 则,原 文 标 题 为“华 歆 避 难”。

【原文】

华 歆、王 朗 俱 乘 船 避 难,有 一 人 欲 依 附,歆 辄 难 之。朗 曰:“幸 尚 宽,何 为 不 可?”后 贼 追 至,王 欲 舍 所 携 人。歆 曰:“本 所 以 疑,正 为 此 耳。既 已 纳 其 自 托,宁 可 以 急 相 弃 邪!”遂 携 拯 如 初。世 以 此 定 华、王 之 优 劣。

【注 释】

1.俱:一 起。

2.避 难(nàn):这 里 指 躲 避 汉 魏 之 交 的 动 乱。

3.疑:迟 疑;犹 豫 不 决。

4.纳 其 自 托:接 受 了 他 的 托 身 的 请 求,指 同 意 他 搭 船。

5.贼:敌 人。

6.拯:救 助。

7.本 所 以 疑:原 本 感 到 为 难 的。

8.依 附:跟 从。

9.宁:难 道。

10.辄:就

11.难 之:对 此 事 感 到 为 难。

12.弃:抛 弃。

13.尚:还

【人 物 形 象】

华 歆 谨慎 对待 别人 的 请 托,但 一 经 接受 请 托,无论 遇到 怎样 危 急 的 情况 都 不 相 弃,表明 他 重 信 重 义,言 必 行,行 必 果,危 难 中 救 人 能 救 到 底。他 不愿 随 随 便 便 地 帮助 别人,他 在 助 人 之 前,首先 考虑 的 是 可能 招 致 的 麻 烦;但 一旦 助 人,便 会 不 辞 危 难 担 当 到 底。

王 朗 乐 于 做 好 事,在 不 危 及 自 身 的 情况 下,能 够 与 人 方便 时 尽 量 与 人 方 便;但是 到了 有 风 险 的 时候,他 就 出 尔 反 尔。他 轻 易 接 受 他 人 的 请 托,而 一 旦 形 势 紧 急 便“欲 舍 所 携 人”。这样 的 人 机 巧 善 变,有 始 无 终,不能 共 患 难,不 值 得 信 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9

华 歆,王 朗 俱 乘 船 避 难 全 文 翻 译:

华 歆 和 王 朗 一同 乘 船 避 难,有 一 个 人 想 搭 乘 他 们 的 船,华 歆 表 示 为 难。王 朗 却 说:“好 在 船 还 比较 宽 敞,为 什么 不 可以 呢?”后来 敌 人 来了,王 朗 就 想 丢下 那人 不管 了。华 歆 说:“开始 我 之 所以 犹 豫 不 决,正是 为了 这 一点。既然 已经 接纳 了 他的 托 付,怎么 可以 因为 情况 危 急 而 抛 弃他 呢?”于是 仍 像 当初 那样 携 带 关 照 那 个人,世 人 凭 这件 事 来 判定 华 歆、王朗  的 优 劣。

从中 看出:华歆 处事 谨慎,考虑 事情 全面,做事 有 始 有 终,信 守 承 诺;王 朗 在 认为 对 自己 无 害 时,能 助人 时 则 助人,一旦 事情 有 变,危 及 自身 利 益 时,就只 考虑 自己。

【出处】

《世 说 新 语》“德 行 第 一”中 第 十 三 则,原 文 标 题 为“华 歆 避 难”。

【原文】

华 歆、王 朗 俱 乘 船 避 难,有 一 人 欲 依 附,歆 辄 难 之。朗 曰:“幸 尚 宽,何 为 不 可?”后 贼 追 至,王 欲 舍 所 携 人。歆 曰:“本 所 以 疑,正 为 此 耳。既 已 纳 其 自 托,宁 可 以 急 相 弃 邪!”遂 携 拯 如 初。世 以 此 定 华、王 之 优 劣。

【注 释】

1.俱:一 起。

2.避 难(nàn):这 里 指 躲 避 汉 魏 之 交 的 动 乱。

3.疑:迟 疑;犹 豫 不 决。

4.纳 其 自 托:接 受 了 他 的 托 身 的 请 求,指 同 意 他 搭 船。

5.贼:敌 人。

6.拯:救 助。

7.本 所 以 疑:原 本 感 到 为 难 的。

8.依 附:跟 从。

9.宁:难 道。

10.辄:就

11.难 之:对 此 事 感 到 为 难。

12.弃:抛 弃。

13.尚:还

【人 物 形 象】

华 歆 谨慎 对待 别人 的 请 托,但 一 经 接受 请 托,无论 遇到 怎样 危 急 的 情况 都 不 相 弃,表明 他 重 信 重 义,言 必 行,行 必 果,危 难 中 救 人 能 救 到 底。他 不愿 随 随 便 便 地 帮助 别人,他 在 助 人 之 前,首先 考虑 的 是 可能 招 致 的 麻 烦;但 一旦 助 人,便 会 不 辞 危 难 担 当 到 底。

王 朗 乐 于 做 好 事,在 不 危 及 自 身 的 情况 下,能 够 与 人 方便 时 尽 量 与 人 方 便;但是 到了 有 风 险 的 时候,他 就 出 尔 反 尔。他 轻 易 接 受 他 人 的 请 托,而 一 旦 形 势 紧 急 便“欲 舍 所 携 人”。这样 的 人 机 巧 善 变,有 始 无 终,不能 共 患 难,不 值 得 信 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11

华 歆,王 朗 俱 乘 船 避 难 全 文 翻 译:

华 歆 和 王 朗 一同 乘 船 避 难,有 一 个 人 想 搭 乘 他 们 的 船,华 歆 表 示 为 难。王 朗 却 说:“好 在 船 还 比较 宽 敞,为 什么 不 可以 呢?”后来 敌 人 来了,王 朗 就 想 丢下 那人 不管 了。华 歆 说:“开始 我 之 所以 犹 豫 不 决,正是 为了 这 一点。既然 已经 接纳 了 他的 托 付,怎么 可以 因为 情况 危 急 而 抛 弃他 呢?”于是 仍 像 当初 那样 携 带 关 照 那 个人,世 人 凭 这件 事 来 判定 华 歆、王朗  的 优 劣。

从中 看出:华歆 处事 谨慎,考虑 事情 全面,做事 有 始 有 终,信 守 承 诺;王 朗 在 认为 对 自己 无 害 时,能 助人 时 则 助人,一旦 事情 有 变,危 及 自身 利 益 时,就只 考虑 自己。

【出处】

《世 说 新 语》“德 行 第 一”中 第 十 三 则,原 文 标 题 为“华 歆 避 难”。

【原文】

华 歆、王 朗 俱 乘 船 避 难,有 一 人 欲 依 附,歆 辄 难 之。朗 曰:“幸 尚 宽,何 为 不 可?”后 贼 追 至,王 欲 舍 所 携 人。歆 曰:“本 所 以 疑,正 为 此 耳。既 已 纳 其 自 托,宁 可 以 急 相 弃 邪!”遂 携 拯 如 初。世 以 此 定 华、王 之 优 劣。

【注 释】

1.俱:一 起。

2.避 难(nàn):这 里 指 躲 避 汉 魏 之 交 的 动 乱。

3.疑:迟 疑;犹 豫 不 决。

4.纳 其 自 托:接 受 了 他 的 托 身 的 请 求,指 同 意 他 搭 船。

5.贼:敌 人。

6.拯:救 助。

7.本 所 以 疑:原 本 感 到 为 难 的。

8.依 附:跟 从。

9.宁:难 道。

10.辄:就

11.难 之:对 此 事 感 到 为 难。

12.弃:抛 弃。

13.尚:还

【人 物 形 象】

华 歆 谨慎 对待 别人 的 请 托,但 一 经 接受 请 托,无论 遇到 怎样 危 急 的 情况 都 不 相 弃,表明 他 重 信 重 义,言 必 行,行 必 果,危 难 中 救 人 能 救 到 底。他 不愿 随 随 便 便 地 帮助 别人,他 在 助 人 之 前,首先 考虑 的 是 可能 招 致 的 麻 烦;但 一旦 助 人,便 会 不 辞 危 难 担 当 到 底。

王 朗 乐 于 做 好 事,在 不 危 及 自 身 的 情况 下,能 够 与 人 方便 时 尽 量 与 人 方 便;但是 到了 有 风 险 的 时候,他 就 出 尔 反 尔。他 轻 易 接 受 他 人 的 请 托,而 一 旦 形 势 紧 急 便“欲 舍 所 携 人”。这样 的 人 机 巧 善 变,有 始 无 终,不能 共 患 难,不 值 得 信 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8-25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全文翻译: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感到十分为难而没立刻答应。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已经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1.华歆:东汉末举孝廉,任尚书令。

2.王朗:与华歆同时代人。两人都是当时著名人物。

3.俱:一起。

4.欲:想要。

5.依附:依傍附从。

6.辄:当即。

7.难:为难

8.幸:幸好。

9.尚:还。

10.何为:有什么。

11.迫至:追赶上来。

12.舍:丢下,抛弃。

13.所:用在动词前,代表所接受的事物。

14.携:携带。

15.本:当初。

16.疑:犹豫。

17.此:代这个原因。

18.耳:语气词,相当于“嘛”“啊”。

19.既:既然。

20.纳:接受。

21.其:他的。

22.自托:把自己托付给别人。

23.宁:怎么。表示反问语气

24.可以:可以因此。

25.相弃:抛弃。

26.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27.遂:于是,就。

28.携拯:携带救助。

29.如初:像当初一样。

30.以:通过。

31.此:代这件事。

32.定:裁定,判定。

33.之:道德的。

34.疑:犹豫。


人物性格: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言必行,行必果.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他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他在助人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可能招致的麻烦;但一旦助人,便会不辞危难担当到底。

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与人方便;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他就出尔反尔。他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道理:

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华歆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而王朗只能交好于平时,在危难时自见人心。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南郡公。

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8-24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全文解释:华歆和王朗二人一同乘船避难,路上有一人像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不同意,但是王朗却说:“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遇到强盗,王朗这时想把那人丢下不管了。

华歆说:“我刚开始之所以不同意,真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既然我们当初已经允许他上了我们的船,我们就不能把他抛下不管。”于是仍想当初那样关照这个人,而世人则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一、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否则还不如不答应别人。王朗救人看似是重情重义,可一遇到紧要关头,便想着弃之不顾;华歆当时没有答应并不是无情无义,而是考虑事情想得周全。

信守承诺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如果自己能力有限就谦虚一点,谨慎一点,少说大话。许诺别人的事就应该尽心尽力去做,一个只会说不会做的人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