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概述

如题所述

【7.7 】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病机解——麻黄包白虎

我们说这个大青龙汤你要分辨的话,在麻黄汤证的框架里面你要去找,"三干"或者是"三烦",就是眼睛干,鼻子干,嘴巴干;就是所谓的"烦躁",所以心烦或者是手足烦都可以。

不放姜枣的大青龙汤会让人狂汗脱阳。

麻黄发汗的感觉是一阵热,白虎发汗的感觉是一阵凉,大青龙汤的汗就是黏黏的,继续发的,大概一下不会很多的样子。

他说"一付汗出,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就是临床上面第二帖大青龙汤喝到死人的,还是蛮容易见到的,所以,这个重要的是要,喝到刚刚好。

他说"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如果你没有被那么重的寒气包住而你用了大青龙汤,你一喝下去就脱阳了,就会"厥逆,筋惕肉瞤"。“筋惕肉瞤”的话呢。如果遇到大青龙发过头,基本上我们是用真武汤来收拾的。

大青龙汤一用之后,就会有这种排尿不顺畅,小便清清白白、滴滴答答这种现象会出现,那个感觉其实有点是,好像你在尿尿,可是你如果不看的话不知道自己尿完了没,就是那地方木木的,笨笨的,这样的应该情况呢,就用真武汤来收工。

倪海厦院长他说,如果是一个人比较虚,不能耐受这么多麻黄的话,他是用三味药来代替麻黄,他用的三味药是荆芥、防风、浮萍啊。荆芥这味药,它是一味把血液中的风邪逼出来的药;防风呢,是应该把肉里面的风邪逼出来的药;浮萍呢,是一个在人体的最表层开汗孔,让汗流出来的药。

【7.8 】 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如果已经是什么少阴病,就不适合用大青龙汤了。如果果真有一个人他的太阳很强很强撑得住呢,就是他真的没有掉到少阴去,那他就会体会到一种“身重乍有轻时”的感觉。

小青龙汤概述

【7.9 】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我们一般《伤寒论》讲到心下都是指胃。只有这个地方的"心下"不是胃,是指肺里面。通常小青龙汤越有效的时候,就是这个肺里面死水越多,它的邪气就越会全部都聚集在肺,这个人的咳嗽就会咳得非常猛烈,这样的时候小青龙汤就会特别好用。

一旦有小青龙汤证出来了,这个人就会狂咳嗽,或者是,咳到你平躺下来会咳得更凶。它一定是,比较有稀痰的,因为你的肺里面是死水嘛,然后遇到了病邪,它开始变成稀稀的痰,然后顺便把它排掉,所以你咳的时候,大概会有那种,白透明的痰或者是白泡泡痰、或者是鼻涕,然后咳出来那个痰吐到水里面,很快就会化掉。

那如果说小青龙汤如果带黄痰,小青龙汤可以加石膏啦。

小青龙汤有些药味都可以换掉,半夏也可以拔掉,然后麻黄也可以拔掉,就是,这个桂枝、甘草、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这个才是小青龙汤的主轴结构。

小青龙汤它当然不会是一个发汗剂,它就是说用一种方法,让这个肺里面的水邪能够转一个地方然后排掉,那才能发挥小青龙汤的作用。

小青龙汤也不是多能久吃的药,小青龙汤吃完一两帖之后呢,接下来就用《金匮要略》条文里的苓甘五味辛夏仁汤收工比较好。就是小青龙汤去不干净的那个肺里面的痰,那个方子还能去得蛮干净。

你们如果在家常得到小青龙汤证,就是咳嗽这样,一感冒就咳嗽、狂咳嗽这种,你们不妨呢,用半夏独大小青龙汤法;那这样子副作用就非常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