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给予者才能成功!8个原则,告诉你如何更好的帮到别人

如题所述

帮助人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既需要热情,也需要考虑方法。

记得有一次去深圳参加弗兰克老师的线下课,他透露说,高手的圈子之间相互帮助都是悄无声息的,在背后默默支持别人,不会像我们那样,帮别人转发一个朋友圈还@人家,提醒别人知道。想想我自己也是,曾经帮别人转发文章,还@人家,意在告诉别人,我帮你转了哈,你看我多有哥们义气。想想一身冷汗。

看来助人也是一种艺术。

为什么要助人?我个人感觉,出发点可能还是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助人助己,有时候很难区分。其实,也无需去区分,既然利人利己是一回事,那么只管去做就好了,我们不要一直纠结在动机上而不去行动。到底是为了成佛才去度人,还是为了度人才去成佛,有时候是相辅相成的。你以为自己是为了度人才去成佛,可有时如果没有了为自己成佛这种内在动力,你也许就不会想着去度人了。

那么,助人也是需要有方法论的,下面的这些可以供你参考。

1. 不是什么人都帮,不是什么时候都帮。你不需要成为一个博爱之人,不要做老好人,就像有一本书的名字,好像叫做善良也必要要有锋芒。首先你要区分, 你的精力有限,你不可能帮到所有人,你也不可能随时响应别人的需求。你应该有一个清单,这个清单上有你某个阶段需要花时间重点去帮助和支持的人。

2. 把助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推动。你做成的每一件事,都是通过别人来完成的。维护良好的人脉关系,是你最主要的工作,也是你最需要学习的地方。而维护人脉的基础动作,就是想办法助人。《给予者》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战略人脉关系构建的框架:5+50+100。 Top5顶级关系人,Key50关键关系人,Vital100重要关系人。 这些人选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你定期的维护和整理,这155个人就是你需要全力响应和支持的对象。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维护好前55个已经很不错了。

3. 帮人帮在刀刃上。有些事无关紧要,你帮不帮问题不大。在关键时刻,你出手相助就好了。雪中送炭是关键时刻,足球运动员准备射门的瞬间也是关键时刻。

4. 成为别人的榜样,就是对别人更大的帮助。只有自己长高了,你的帮助才更有价值。让自己变得更牛逼,你才能更好的帮助别人。当你还不够高的时候,你要明白,助人不是你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工作,你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上。因为,只有你长得足够高,你对别人的帮助才有可能更加到位,当你自己说到做到,成为能说那话的人的时候,你的一言一语对于别人或许更有激励作用。你的一句肯定、一个鼓励,或许就能打开别人的心门。

5. 捋一捋自己兜里有什么。你的优势在哪里,你最有可能在哪些方面提供价值,这是首先要厘清的。拿你身上最厉害的地方去助人,而不是简单的乐善好施的概念。

6. 不要培养伸手党。比如在家里跟孩子之间,不要事事亲力亲为,什么事都恨不得帮孩子做了,吃饭恨不得帮孩子吃,喝水恨不得帮孩子喝。这样时间长了,你就培养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TA没有自己做事、自己承担的意识,就等于把这个孩子给毁了。所以,爱也要有边界,不然就是害了别人,产生纵容和娇惯。对待同事、朋友或者其他人也是一样,首先给予对方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当对方经过一番努力实在没办法搞定的时候,你再出场不迟。

记得罗胖说过一件事,脱贫工程有一个难的地方,就是当政府帮一个人脱贫了之后,他不愿意把自己从贫困户名单中划掉。其实也能够理解,刚脱贫,就面临断奶的处境,换了谁也不愿意啊。所以,罗胖说, 启动一件事需要热气腾腾的善良,但是完成一件事需要冷冰冰的边界。 因此,当你准备伸手拔刀相助的时候,你要想清楚,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结束这件事。

7. 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别人。助人没有那么难,如果你有10块钱,给乞丐5块钱也是一种帮助;如果你没法提供资源上的支持,给别人一个微笑和鼓励也是一种帮助。帮助并不限于金钱和物质的层面,也不在拥有大量的财富之后。每天一个小善,把助人落实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许更有意义,更能培养我们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8. 建立基本的助人理念和原则。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着这样的心态去助人,你只要随机从事助人的小行为就可以了,至于别人是否知道、是否有结果,不是你所要考虑的范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的,助人是经营福田的一种耕耘行为,这一点也没错。你能帮助多少人,你能成就多少人,你才能有多牛逼。时常怀着“我能贡献什么”的心态去做事,不要简单的以获取的心态混社群或者参与其他团体,也不要以获取的心态呆在一个团队之中,考虑你能为其他人做些什么,并真正去付诸实践,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转化周边的环境,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遇。

好了,最后推荐2本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