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五言之《塞上曲送元美》如何赏析?该诗用了什么表现形式?

如题所述

李攀龙是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塞上曲送元美》,广受赞誉,全诗内容为: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我们从作者生平和诗歌内容思想表达方面,对这首诗歌做一赏析。李攀龙作为明后七子的中领袖人物,文学上提倡复古。这首诗歌整体格调上慷慨悲凉。

第一句给我们展现了边塞上的典型景物,边塞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冷。烽火台一个接着一个等距离的排布者,一直接续到了长安。烽火台是古代最早传递信息的方式,某地有紧急情况,点燃狼烟。然后附近的据点看到后,依次点燃传递下去。我国古代把北方的少数民族都习惯称之为胡,这在古诗词中很常见。

“城头一片西山月”,使我们想起了王昌龄《出塞》中的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在外守边的战士们何尝不想家呢?但是,有家不能回。所以,唯有头顶的一轮圆月寄相思。西山边一轮圆月缓缓升起,战士们的思乡情也更浓了。边塞是苦的,边塞的生活不单单是苦,有时候生活节奏也很紧张。遇到战事紧急,哪有闲情雅致欣赏头顶上的月亮呢?往往是骑马的间隙,坐在马背上,匆匆看一眼,仍然快马加鞭,去赶赴下一场战争。

李白说过,“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征人们是多么想念家的,这里没有直说。而是选取了一个特写镜头。征人们在马背上行军途中匆匆抬头看月的镜头。诗歌到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填补很多空白。例如征人想家了,家人有没有想征人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作者的留白正是要告诉我们这一点。也许这是征人最后一次看月亮了。边塞危险重重,随时都有丢掉生命的可能。抬头望月也许是最幸福的时刻了。是的,无论我们一生走多远,都走不出家的手掌心。征人更是如此。(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7
可以通过整体所表达的情感,环境,诗人的心情来进行赏析。运用了一种环境的描述方式来进行表现。
第2个回答  2022-07-27
《塞上曲送元美》是明代诗人李攀龙送友人王世贞(字元美)赴边塞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韵铿锵,气势雄强,颇得唐人边塞诗之遗响。诗中没有正面描写边塞战争的激烈实况,仅用羽书告急、胡烽不断等相关的特写镜头,烘托渲染气氛,展示马上征人凝视城头片月,胸怀报国思乡之情的心境,蕴含无限情思,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第3个回答  2022-07-27
就是为了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是采用了借景抒情,虽然通篇没有看到人,但是却通过景物来表达出来这种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