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断舍离,断舍离具体要怎么做?

如题所述

断舍离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废物、离开对物品的执着。

1、断舍离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我们的人生是一个在不断做加法的过程,每天努力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吃更好的食物,买更多商品,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事、物填满。而断舍离则是一个从加法变成减法的过程,一个从物品到思想的自我整理过程。透过丢弃不必要的外物,扫除心中障碍,进而带来内心平静。

2、断舍离其实也是一种极简主义,以“必要”为标准,必要的就留下,不是必要的就舍去。比如孔子说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们一旦在物品上有了节制,金钱、时间、人生就有余裕,如此就能追求真正想做的事。

3、断舍离还是一种“整理魔法”,以“心动”为标准,比如拿起某个物品时,会不会有好回忆浮上心头。只留下能给你带来好回忆的物品,从而让家里充满正能量,人生变得更加幸福。

断舍离的关键不在于“丢弃”的行动,而在于厘清造成执念的原因,没看清原因,就很难真正放手。

难以做到断舍离,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不安。前者象是奖杯、荣誉,象征过去的美好成就或回忆;后者象是资料夹、马克杯,相信未来某一天一定用得上。当你无法决定留下或丢弃什么东西的时候,说明你看不清对自己而言重要的是什么。这时,你可以透过整理来一步步厘清某项物品与自己的关系。整理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三个原则。

1、只留下“心动的”,而不是“可能会用到的”。

选择物品是否要留下时,可以通过亲手触摸每一件物品,试着感受身体拿着的反应,如果感到幸福、怦然心动,那才是你真正该留下的东西。因为整理房间或环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幸福。试着想象,身边围绕不穿的衣服、不戴的首饰,真的会快乐吗?相反地,若是被心动的东西包围,才可能是你想拥有的人生样貌。

2、按“物品类别”整理,而不是“场所类别”整理。

一般人整理,习惯从场所开始,例如房间、客厅、厨房、置物柜⋯⋯但这样会产生盲点,因为你可能同一类的东西分散在两个以上的收纳处,如果按照场所分别整理,会陷入整理地狱,一直收拾同样的东西,数量却未减少。试着按物品类别清理,比如衣服、书籍、厨具、饰品,先掌握现有的物品数量,才能从比较中选择去留,才不会不断增加相同的东西,才不至于过一阵子又回到原样。

3、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整理,比如“衣服→小东西→纪念品”。

衣服是比较容易判断去留的,整理衣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看到成效,也容易带来成就感;看到环境清爽干净,整理的动力就会增加。如果一开始就从纪念品开始,由于纪念品跟人的情感连接较深,刚开始训练自己丢东西时很容易丢不掉,容易感到挫折。

其实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断舍离,无益的人际关系、填满手机或电脑的各种应用、各种负面的思维等等,都是可以思考断舍离的东西。透过整理与丢弃,给自己的生活和内心留有余裕,生活或许会变得更美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0
断舍离是把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可以定期的给自己做一个清理,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归类分析,把不需要的东西及时清理掉。
第2个回答  2022-01-20
就是把平时没有用自己也不喜欢的东西全部都扔掉,清理空间,这样就能断舍离了。
第3个回答  2022-01-20
要将一些不需要的东西舍弃掉,而且也要切断对他们的眷恋。要将多余的东西扔掉,也可以放在平台上卖掉,将旧的东西全部扔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