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这诗写得怎样(高分奉上)

梦别惊心
月桂山前花露容,隔岸秀柳夜随风,
寄往云霄皆春梦,衾寒私语谁与同?
问卿春雨润泽处,可见秋霜叶恨红?
仰叹江城飘落木,愁怀痛饮千杯中。
希望可以详细评论
先谢谢大家的回答,很多朋友都评价的挺详细!这诗不是我写的,偶然看到觉得很不一般,但也看不太懂,所以问问大家,希望有高人能全诗翻译一下,谢谢

一、微观方面
1.单看首联我觉得问题不大。像“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样从山自然地过渡到河固然是好。但楼主这里用的是相对的写法,自然没有必要过渡,正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且不是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句子吗?山和河之间没有过渡也很协调啊。另外,这里“月桂”不知是指代“月亮”还是“月桂花”?如果是“月亮”,不正与“夜”相照应,共同构画出一幅夜景吗?而且这两句言语优美,颇有古韵。

2.颔联我觉得问题比较大了,首先是没有用对仗。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是律诗的常规。另外颔联的语句也是不通的,“寄往云霄”通常是形容把思念之情传到远方或死去的亲人、爱人身边。而根据题目,“春梦”在这里应该是一语相关,既指自己作的一个梦,又指无常的、易逝的、短暂的感情。不管你是要寄给亲人还是寄到天上去给神仙,你“寄”的东西“皆”是这些“春梦”,不觉得很奇怪吗?如果解作“把春梦抛到九霄云外”或“寄望云霄的东西如今都成了春梦”也是不通啊。其次,根据题目和下一句,你这一联应该是描写梦醒了,睡在感受不到温暖的被窝下的,寂寞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寄往云霄皆春梦”这句完全没有“梦醒”,更没有“惊醒”的意思。可以说颔联这两个句子是分裂的。

3.单看颈联,我倒是觉得“问卿春雨润泽处,可见秋霜叶恨红?”这句不但没有问题,而且很有味道,构思很巧妙。“如今被春雨润泽的哪个地方,到了秋天会见到有红色的叶子(估计是枫叶)吗?”这个意境想要表达的思想恐怕要作者自己才能知道了。我猜可能是下列几种之一:
(1)年轻时如胶似漆的激情,随着年纪渐长能变成细水长流的感情吗?或是现在的美好的恋情能带来将来美满的婚姻吗?
(2)现在的付出与耕耘,将来能得到回报吗?
(3)虽然是问句,但是并不是要发问,只是用问句形式来抒发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诗词有“三景”之说,分别是“环境”、“心境”、“意境”。自古能成为名句的大都是描写意境的句子,而整首诗这两句就是属于“意境”的句子。只是颔联处也需要是用对仗,这两句明显不是工对,而因为他们是共同构成了一个问句,所以我也不知道它们算不算粗对。

4.单看尾联写得还可以,写的是“心境”,“叹”和“愁”定下了心境的基调。 只是与题目不搭配。

二、宏观方面
1.题目和内容不协调。题目的感情基调是“惊”,诗的感情基调却一点也不惊,而是“愁”。虽然部分句子写得优美,但是诗不是几个优美句子的堆砌出来的。

2.关于结构和时空问题。刚开始我也觉得这首诗的环境描写时空错乱,但后来仔细一想,似乎并无问题。先不谈“春雨”、“秋叶”,因为是意境的句子。关键是描写环境的“花露容”和“飘落木”,刚看上去好像很别扭。但细想之后,楼主说的“花”会不会是昙花呢?因为昙花又称为“月下美人”,就与“月桂”对应了;因为昙花是晚上开花,就与“夜随风”对应了;因为“昙花”开花的时间很短,就和“别”、“春梦”对应了;因为昙花能在秋季开花,所以又和“落木”对应了。这么一来,各联的结构至少在时空上就不错乱了。
但如果这样来解析,那环景的时空是连上了,但却又有新的问题出来了,就是环境和意境的矛盾。因为既然环境是秋季,那么颈联的问句中实写“春雨”而问“秋叶”就有问题了。意思是“问现在看着的被春雨润泽的那个地方,到了秋天会否见到红叶。”但作者既然在秋季,“秋叶”才是实景,反而“春雨”是看不到的,写成“岂料春雨润泽处,如今秋霜叶恨红。”还差不多,当然这么一改,意境就不如原句了。但是原句与环境矛盾,这也是十分致命的。
另外,我感觉楼主的布局构思可能参考了李煜的《浪淘沙》,但对梦的描写“寄往云霄皆春梦”就远不及“梦里不知身是客”了。

4.关于格律。这首诗能够押韵,是不错的。但首联和颔联的四句不合平仄。而且颔联和颈联又没有用对仗。

总的来说,这首诗中用到的很多语言还是很不错的,微观上有很多亮点,如“花露容”、“柳随风”等都很优美,而且诗中那个问句的构思也十分好。宏观上来说还有继续改善的空间。

建议:
1.建议换个题目,“惊”字首当其冲。
2.“寄往云霄皆春梦”是全诗的败笔,建议修改。
3.如要保留颈联的句子就应该把环境定格在春季,根据李煜《浪淘沙》的前例,“春雨”、“衾寒”都是可以保留的,但“落木”就不可以了。“落花”还是“春意阑珊”,“落木”就必然是“秋风萧瑟”了。同时如果楼主写的是昙花,那么“花露容”也不能保留,因为昙花春季不开花。
4.如要保留秋季的环境,那么颈联意境的句子就要变成实写秋景,虚写春景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5
梦别惊心

题目的意思,是梦到与人别离,而感到惊心吧.....下面来看一下内容:

月桂山前花露容,隔岸秀柳夜随风,

景,意境写的不错,但不工整,但是可以猜出来,山前应有河吧,否则怎会有岸?但是如果把河写出来会更好一些..这样写,感觉有点少东西.

寄往云霄皆春梦,衾寒私语谁与同?

呵呵,这句写的有意思,做了个春梦,却不知梦中人是谁???即是一个好梦,怎么又衾寒呢???说不通啊,说不通.....

问卿春雨润泽处,可见秋霜叶恨红?

这句我是猜不出来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前面春雨润泽,后面枫叶红,你到底是写景,还是另有所指,嘿嘿(希望不是我多想了)......最主要的是你上一联写了不知谁与同啊...唉...

仰叹江城飘落木,愁怀痛饮千杯中。

你叹什么,又愁什么呢,不明所以啊........

总之,这首诗写的实在是有点乱,让人不知所以啊........题目与内容也不相符,首先,你没说出与谁梦别,如何梦别,也未道出惊心..

失败的一首诗..

你不防把你梦别的大意说一下,我给你改动一下也成
第2个回答  2008-11-25
梦别惊心
月桂山前花露容,隔岸秀柳夜随风,
寄往云霄皆春梦,衾寒私语谁与同?
问卿春雨润泽处,可见秋霜叶恨红?
仰叹江城飘落木,愁怀痛饮千杯中。

赏析:
总体看来整首诗的脉络比较清楚,意境也很美,应该说是很不错的~首句先写梦境,梦里出现了几个意象:月桂,花露,岸柳,夜风.月桂代表相思,照应下文"衾寒私语谁与同"一问,而花露是易逝的美好之物,呼应"寄往云霄皆春梦"一句,而夜风中的岸柳,则是作者仰叹、愁怀的意象载体,呼应了颈尾两联。
梦醒后首先惊心的是无人私语衾寒冷,自然就想到心中的“她”——问卿春雨润泽处,可见秋霜叶恨红。
尾句将这种愁情升华到极致——仰天长叹那江城的落木,无奈,唯有将一腔愁怀付诸杯中之酒。

文中有几处可稍作修改:
1、可将第一句的“花露容”改为“花露浓”,更能将愁绪形象化。
2、“隔岸秀柳”可改为“隔江岸柳”,一则合律,二则为呼应文旨的“愁怀”。
第3个回答  2008-12-12
不知道楼主的这个版本从哪里来的,我看过的版本是这样的
悲情一梦

山前月桂花露浓,
夹岸秀柳夜随风,
忆往云霄皆春梦,
衾寒私语谁与同;
问卿春雨润何处,
可见秋霜叶恨红,
仰叹江城飘落木,
愁怀痛饮千杯空。

作者林雨辛
译过来应该是这样的意思:那山前的月亮桂树和花儿是那么的美丽,两岸的垂柳在夜里随风摇逸,此情此景,不禁想起自己以往对真情的期盼原来是一帘春宵好梦,这个孤独凄寒的夜啊,谁能来陪伴我呢?!心爱的人哪,你那如春雨般的心田究竟在为谁滋润哟?可知道我的心就像被秋霜冻结了一样的痛啊(红叶喻情书,叶恨红意为对自己曾经无知冲动的爱而遗憾)!江城武汉的无边落叶使我不禁仰叹啊,无尽的愁怀唯有举杯痛饮,却酒又酒.愁更愁.....

参考资料:http://user.qzone.qq.com/582492596/blog/121708628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1-25
拜读过,挺好的: 满纸的相思、离苦,很哀婉

1.一、二、五、六句写景,紧跟着三、四、七、八句抒情,蛮有条理的,这样顿挫着来,满有新意思的。(古人通常是前四句写景,然后在抒发情怀的)
2.月桂、花露容、秀柳随风、秋霜和下面的春梦、衾寒私语、仰叹愁怀前铺垫后转承,看的出写的比较得古诗的心法。难得。
3.律格我就不评啦,自己也不太喜欢捆的太紧,不过确实要钻研些。韵脚没问题。
4.意境很丰富,不过也许可以再深远些,写景并非单纯的写景对吧.呵呵
5.词工再精严些会更好。不妨用些借代、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古人用的很多,应多学习。
6.现在我们不可能重回古人的诗歌环境了(全是人),所以写的时候难免会偏差,比如这句:问卿春雨润泽处,可见秋霜叶恨红?,春天还是秋天?写景要一致。不过可以巧用,因为你前面有花露、秀柳了,所以大可以因为诗歌所表现的哀婉的感觉,错吧春景当秋色的,(改“可见秋霜叶恨红”)呵呵

乱改下,可能不通的说:见笑

梦别惊心
月桂山花戴露容,隔浔秀柳夜潜风,
寄往云霄皆春夜,衾寒私语与谁浓?
问卿哪得春几许,恰似秋霜叶恨红?
仰叹江城飘青木,愁怀对影千盏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