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古诗的意思!急!!!!

救救我吧,家庭作业!

全诗的意思是: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扩展资料:

《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

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0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扩展资料:

1、写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是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2、作者简介:

雷震,南宋,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雷震 (南宋诗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陂 : 指池塘。
衔 : 口里含着。
漪 : 水波纹。

师:这首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雷震写的。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写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生:这首诗是写农村晚上的景色。

生;这首诗是写乡村傍晚时候的景色。

师:你们的理解都有道理。到底怎样理解更恰当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诗就知道了。这首诗有三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记住它。

(自由读生字,提名读)

师:字音生字的都读准了,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自己能否读正确。

(自由读,提名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认为怎样理解“村”和“晚”?

生:“村晚”指山村的傍晚。

师:你为什么这样理解?

生:诗中第二句是“山衔落日浸寒漪”。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这首诗写山村傍晚时候的景色。

师:你很会读书。刚才这位同学理解题目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这种理解方法叫做联系上下文理解。(板书:联系上下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哪儿看不懂就在不懂的下面打上问号。

生:“陂”什么意思?

生:什么叫“漪”?

生:“衔”什么意思?

生:我不懂“浸寒漪”的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中,有一个“陂”字。(出示课件)这就是“陂”,指的是池塘。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草长在什么地方不?

生:草长在池塘里。

师:“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陂”指池塘,它和前面的“池塘”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前面的“池塘”又是指的什么呢?

生:“陂”与前面的“池塘”意思不一样,从图上看,草是长在池塘边上的。

师:你是通过看图理解的。“池塘”指的什么呢?(出示课件:塘 1、堤岸;2、水池;3、浴池;)字典里“塘”有三种解释,请大家把第一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塘”应该选择哪种解释?

生:“塘”是堤岸的意思,“池塘”就是池塘的堤岸。

师: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茂密的小草长满了池塘的堤岸,池塘里的水满满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查字典和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了“池塘”和“陂”的意思,(板书:查字典 图文结合)这是理解古诗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诗中一些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采用查一查工具书,可以图文结合,也可以同桌交流,真不会的老师可以帮助你们解决。你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运用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看一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学习)

生: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衔”是含住的意思。“漪”指水波纹。

生;从课件上,我明白了“山衔落日”太阳慢慢落山了,落在两山之间,像被两山含住一样。

生:“浸寒漪”指山衔落日的倒影浸入有凉意的水波纹里。

师:学得真好。

生:“信口”是什么意思?

师:“信口”是随口的意思,“信口吹”就是随便地吹。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没有了。

师:“拦路虎”都解决了,哪位同学能指着图,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

生:密密麻麻的野草长满了堤岸,水涨满了池塘,太阳慢慢的落山了,落在两山之间像被山含住,。它们的倒影浸在有凉意的水波纹里。放牧归来的儿童,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胡乱地吹着,一点也不成腔调。

师:涨满秋水的池塘,池塘堤岸茂密的小草,两山之间的夕阳,手拿短笛、横坐牛背的牧童,构成了一幅牧童晚归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美不美?

生:(齐声说)美。

师:同学们,把你们感受到的体会到的,通过你们的读把它表达出来。

(自由读,提名读,齐读)

师:雷震这首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因而叫人喜爱。古人写诗讲究用字,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衔”字用得好,把太阳落山的样子形象的写了出来。

生:“衔”还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一种动态美,两山像一张嘴一样,把太阳叼住了。

师:你体会得真好。

生:“横”字用得好。从“横”字可以看出牧童很顽皮。

师:“横”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横”可以换成“坐”。

生:“横”可以换成“骑”。

生:“横”可以换成“跨”。

师:为什么这里用“横”呢?

生:从“横”字看出了牧童活泼可爱。

生:用“横”字让人体会到儿童的天真活泼。

师:还有哪个字用得好?

生:“信口”这个字用得好,我从这个字里体会到牧童悠闲自得的样子。

师:从这个字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还可以看出牧童不守规矩,非常淘气。

生:两个“满”字用得好,写出了草多,水多。

师:同学们真会体会。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秋水满塘的美景。一个“衔”字把夕阳落山一刹那的景象形象的表现出来。“横”和“信口”两个词语使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全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诗中最后两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同学们这么美的诗愿意不愿意记下来?

生:愿意。

(自由练习背诵,提名背诵)

师: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09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陂 : 指池塘。
衔 : 口里含着。
漪 : 水波纹。

师:这首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雷震写的。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写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生:这首诗是写农村晚上的景色。

生;这首诗是写乡村傍晚时候的景色。

师:你们的理解都有道理。到底怎样理解更恰当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诗就知道了。这首诗有三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记住它。

(自由读生字,提名读)

师:字音生字的都读准了,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自己能否读正确。

(自由读,提名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认为怎样理解“村”和“晚”?

生:“村晚”指山村的傍晚。

师:你为什么这样理解?

生:诗中第二句是“山衔落日浸寒漪”。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这首诗写山村傍晚时候的景色。

师:你很会读书。刚才这位同学理解题目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这种理解方法叫做联系上下文理解。(板书:联系上下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哪儿看不懂就在不懂的下面打上问号。

生:“陂”什么意思?

生:什么叫“漪”?

生:“衔”什么意思?

生:我不懂“浸寒漪”的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中,有一个“陂”字。(出示课件)这就是“陂”,指的是池塘。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草长在什么地方不?

生:草长在池塘里。

师:“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陂”指池塘,它和前面的“池塘”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前面的“池塘”又是指的什么呢?

生:“陂”与前面的“池塘”意思不一样,从图上看,草是长在池塘边上的。

师:你是通过看图理解的。“池塘”指的什么呢?(出示课件:塘 1、堤岸;2、水池;3、浴池;)字典里“塘”有三种解释,请大家把第一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塘”应该选择哪种解释?

生:“塘”是堤岸的意思,“池塘”就是池塘的堤岸。

师: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茂密的小草长满了池塘的堤岸,池塘里的水满满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查字典和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了“池塘”和“陂”的意思,(板书:查字典 图文结合)这是理解古诗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诗中一些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采用查一查工具书,可以图文结合,也可以同桌交流,真不会的老师可以帮助你们解决。你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运用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看一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学习)

生: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衔”是含住的意思。“漪”指水波纹。

生;从课件上,我明白了“山衔落日”太阳慢慢落山了,落在两山之间,像被两山含住一样。

生:“浸寒漪”指山衔落日的倒影浸入有凉意的水波纹里。

师:学得真好。

生:“信口”是什么意思?

师:“信口”是随口的意思,“信口吹”就是随便地吹。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没有了。

师:“拦路虎”都解决了,哪位同学能指着图,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

生:密密麻麻的野草长满了堤岸,水涨满了池塘,太阳慢慢的落山了,落在两山之间像被山含住,。它们的倒影浸在有凉意的水波纹里。放牧归来的儿童,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胡乱地吹着,一点也不成腔调。

师:涨满秋水的池塘,池塘堤岸茂密的小草,两山之间的夕阳,手拿短笛、横坐牛背的牧童,构成了一幅牧童晚归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美不美?

生:(齐声说)美。

师:同学们,把你们感受到的体会到的,通过你们的读把它表达出来。

(自由读,提名读,齐读)

师:雷震这首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因而叫人喜爱。古人写诗讲究用字,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衔”字用得好,把太阳落山的样子形象的写了出来。

生:“衔”还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一种动态美,两山像一张嘴一样,把太阳叼住了。

师:你体会得真好。

生:“横”字用得好。从“横”字可以看出牧童很顽皮。

师:“横”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横”可以换成“坐”。

生:“横”可以换成“骑”。

生:“横”可以换成“跨”。

师:为什么这里用“横”呢?

生:从“横”字看出了牧童活泼可爱。

生:用“横”字让人体会到儿童的天真活泼。

师:还有哪个字用得好?

生:“信口”这个字用得好,我从这个字里体会到牧童悠闲自得的样子。

师:从这个字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还可以看出牧童不守规矩,非常淘气。

生:两个“满”字用得好,写出了草多,水多。

师:同学们真会体会。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秋水满塘的美景。一个“衔”字把夕阳落山一刹那的景象形象的表现出来。“横”和“信口”两个词语使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全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诗中最后两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同学们这么美的诗愿意不愿意记下来?

生:愿意。

(自由练习背诵,提名背诵)

师: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
第4个回答  2012-05-06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陂 : 指池塘。
衔 : 口里含着。
漪 : 水波纹。

师:这首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雷震写的。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写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生:这首诗是写农村晚上的景色。

生;这首诗是写乡村傍晚时候的景色。

师:你们的理解都有道理。到底怎样理解更恰当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诗就知道了。这首诗有三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记住它。

(自由读生字,提名读)

师:字音生字的都读准了,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自己能否读正确。

(自由读,提名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认为怎样理解“村”和“晚”?

生:“村晚”指山村的傍晚。

师:你为什么这样理解?

生:诗中第二句是“山衔落日浸寒漪”。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这首诗写山村傍晚时候的景色。

师:你很会读书。刚才这位同学理解题目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这种理解方法叫做联系上下文理解。(板书:联系上下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哪儿看不懂就在不懂的下面打上问号。

生:“陂”什么意思?

生:什么叫“漪”?

生:“衔”什么意思?

生:我不懂“浸寒漪”的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中,有一个“陂”字。(出示课件)这就是“陂”,指的是池塘。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草长在什么地方不?

生:草长在池塘里。

师:“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陂”指池塘,它和前面的“池塘”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前面的“池塘”又是指的什么呢?

生:“陂”与前面的“池塘”意思不一样,从图上看,草是长在池塘边上的。

师:你是通过看图理解的。“池塘”指的什么呢?(出示课件:塘 1、堤岸;2、水池;3、浴池;)字典里“塘”有三种解释,请大家把第一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塘”应该选择哪种解释?

生:“塘”是堤岸的意思,“池塘”就是池塘的堤岸。

师: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茂密的小草长满了池塘的堤岸,池塘里的水满满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查字典和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了“池塘”和“陂”的意思,(板书:查字典 图文结合)这是理解古诗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诗中一些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采用查一查工具书,可以图文结合,也可以同桌交流,真不会的老师可以帮助你们解决。你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运用适合自己的一些方法,看一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学习)

生: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衔”是含住的意思。“漪”指水波纹。

生;从课件上,我明白了“山衔落日”太阳慢慢落山了,落在两山之间,像被两山含住一样。

生:“浸寒漪”指山衔落日的倒影浸入有凉意的水波纹里。

师:学得真好。

生:“信口”是什么意思?

师:“信口”是随口的意思,“信口吹”就是随便地吹。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没有了。

师:“拦路虎”都解决了,哪位同学能指着图,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

生:密密麻麻的野草长满了堤岸,水涨满了池塘,太阳慢慢的落山了,落在两山之间像被山含住,。它们的倒影浸在有凉意的水波纹里。放牧归来的儿童,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胡乱地吹着,一点也不成腔调。

师:涨满秋水的池塘,池塘堤岸茂密的小草,两山之间的夕阳,手拿短笛、横坐牛背的牧童,构成了一幅牧童晚归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美不美?

生:(齐声说)美。

师:同学们,把你们感受到的体会到的,通过你们的读把它表达出来。

(自由读,提名读,齐读)

师:雷震这首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因而叫人喜爱。古人写诗讲究用字,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衔”字用得好,把太阳落山的样子形象的写了出来。

生:“衔”还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一种动态美,两山像一张嘴一样,把太阳叼住了。

师:你体会得真好。

生:“横”字用得好。从“横”字可以看出牧童很顽皮。

师:“横”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横”可以换成“坐”。

生:“横”可以换成“骑”。

生:“横”可以换成“跨”。

师:为什么这里用“横”呢?

生:从“横”字看出了牧童活泼可爱。

生:用“横”字让人体会到儿童的天真活泼。

师:还有哪个字用得好?

生:“信口”这个字用得好,我从这个字里体会到牧童悠闲自得的样子。

师:从这个字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还可以看出牧童不守规矩,非常淘气。

生:两个“满”字用得好,写出了草多,水多。

师:同学们真会体会。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秋水满塘的美景。一个“衔”字把夕阳落山一刹那的景象形象的表现出来。“横”和“信口”两个词语使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全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诗中最后两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同学们这么美的诗愿意不愿意记下来?

生:愿意。

(自由练习背诵,提名背诵)

师: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