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遴个人履历

如题所述

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其父刘虬曾担任齐国子博士,被尊称为文范先生。之遴自幼聪颖,八岁便能写作文章,十五岁便以茂才对策崭露头角,沈约和任昉见到他都感到惊讶。他最初的官职是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在拜访任昉时,恰逢之遴在座,任昉向王瞻推荐,称他是未仕的才子,适合选拔为太学博士。不久,张稷新任尚书仆射,委托任昉写让位表,任昉让之遴代笔,他一挥而就。任昉感叹他的才华,认为他在仕途上必会超越自己。


之遴的舅舅乐蔼担任御史中丞,弹劾奏章皆出自之遴之手。他后来晋升为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郎、延陵令和荆州治中。太宗亲临荆州时,他被提升为宣惠记室,刘之遴以勤奋好学、明察秋毫著称,博览群书,连记忆力极强的刘显和韦稜也难及他。


之遴历任通直散骑侍郎、中书通事舍人,后升为正员郎、尚书右丞和荆州大中正。他继续升迁至中书侍郎、鸿胪卿,再次兼任中书舍人。外放任职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和南郡太守,高祖因其母亲年事已高,特许他衣锦还乡以尽孝道。之后,他又转任西中郎湘东王长史,继续担任太守。在荆州府任职时,他曾寓居南郡官署,梦见前太守袁彖预言他将因折臂而成为太守,后来果真如此。


刘之遴对古物情有独钟,在荆州收藏了数十上百种古器。其中一件类似瓯的器皿,能容纳一斛,上有金错字,当时无人能识。他还向东宫献上四种古器,包括铭刻有‘建平二年造’的铜器和‘秦容成侯适楚之岁造’的金银错镂古樽等。他曾参与校对班固的《汉书》真本,发现了众多异同之处,如纪传编排顺序、内容描述等。


扩展资料

公元四七八午至五四九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刘虬之子。生于宋顺帝升明二年,卒于梁武帝太清三年,年七十二岁。(中国文学者生卒考作生于升明元年,卒于太清二年。此依列代名人年谱,并参梁书本传)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昉见而异之。超家宁朔主簿,辟太学博士。累迁都官尚书、太常卿。性好古爱奇,在荆州聚古器数十百种。侯景之乱,之遴避难还乡;湘东王绎嫉其才学,密送药杀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