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诗词、风俗习惯(每样不超过150字)

如题所述

1.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一段感人故事。晋文公重耳在流亡途中,曾因饥饿而晕倒,其忠诚的臣子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他煮食,救了他一命。晋文公复国后,封赏功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当晋文公想起他时,介子推已与母亲隐居于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以逼他出山,但介子推坚决不出,最终母子俩被烧死。在烧焦的柳树上,晋文公发现了介子推的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次年,他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复活,便赐名“清明柳”,并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此激励自己勤政清明。
2. 清明节相关诗词: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 清明祭祖,即为“墓祭”,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3. 风俗习惯:
- 扫墓祭祖:清明扫墓,带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 插柳: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 踏青:清明时节,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