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如题所述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在实践中,应急处置预案为:
1.政府层面
政府层面应急预案主要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1)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规定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2)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另外,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省级、市级、县区级、乡镇级)政府的预案内容各有不同侧重。
(3)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如针对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等重要目标物保护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紧急恢复等内容。针对重大活动保障制定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活动安全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等内容。
2.企事业单位层面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主要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此外,《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中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内容都给出了具体要求。
总之,在多年的不断探索中,应急预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应急预案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对应急预案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和深化,过去我们对应急预案定位的认识从补充应急管理制度向完善应急准备、规范应急处置转变,而在当前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以“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为指引,如何更好发挥好应急预案在应急准备中的牵引作用和引领应急能力建设的基础作用,这是我们下一步更加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事故特征:明确现场及作业环境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险性分析、简述现场可能发生的事件及事态描述。
2、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图、应急处置工斗职责。
3、应急处置: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或处置—实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