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性格描写.急急急急急急

描写 人 的文章!!!!!!
有动作 语言 外貌 的描写

有范文有指导: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 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 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 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 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 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 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 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 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二、范例
妈 妈 的 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我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
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 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唰”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随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中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妈妈。
老师点评
《妈妈的手》作者写妈妈的勤劳品质,不是像许多同学那样,就“勤劳”写“勤劳”,而是选择一个侧面,从“手”的角度,具体而集中地表现了妈妈勤劳的特点:吃的,是妈妈这双手做好;穿的,是妈妈这双手缝成;温暖,是妈妈这双手送来;懒惰,是妈妈这双手驱走……,由于作者巧妙地选择“妈妈的手”这个角度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因而文章中“我”对妈妈无限敬爱之情就表现得非常充分。
我的语文老师
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我们都咧开嘴,摇摇头。陈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 ?? 
同学们哄的一声笑了,张瑾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了。我想:陈老师准又在开玩笑了。哪知陈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不信,我读给你们听。”说着,他拿起一本作文本大声念了起来。原来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贸易市场去买鸡,爸爸只付了一元钱,买到两只肥壮的大母鸡。同学们恍然大悟,陈老师在批评有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陈老师说:“不管你的描写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作文。”我想,我也常犯这种毛病,如以前写秋游时,总写“春光明媚,百花争艳……” 打这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不明白奈侍猓�阄世鲜Α⒓页せ蛘卟樵淖柿希�嗨频拇砦缶痛蟠蠹跎倭恕?br> 又是一堂作文课。今天,一向和蔼可亲的陈老师,忽然一把拉着陈俊同学拖出门外。我们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哪知陈老师关上门,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熟悉陈俊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陈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说陈俊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衣服?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跑鞋?”这一问,大家都怔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陈老师叫陈俊走进教室,我们这才打量起来: 他上身穿一件天蓝色拉链衫。下着海蓝色的裤子,脚穿一双解放球鞋。陈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就叫仔细观察。”接着又讲了几个仔细观察的小故事,然后布置我们去观察校园的花园。这次我们看得更仔细了。对花辅的每种花草,从它们的颜色到形状,生活习性及生活规律,都进行深入的观察,有的还翻查有关参考书。这次作文,大家都写得较好。通过这件事,我们懂得: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作文。
陈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习和作文的。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对写作怎么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老师点评
《我的语文老师》中,作者对两次作文课进行详细的描写,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件,反映出了陈老师生动的教学风格,写作文象画画一样;我们写人,反映一个人的特征,应该巧妙的选择角度,作者就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通过对陈老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非常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教师的形象。
小小音乐家
我的小伙伴——张梦瑶,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可爱极 了。告诉你,她还是同学们公认的“小小音乐家”呢!
有一次,我跟赵梦雪去找张梦瑶玩,梦瑶正在练习拉二胡。她说:“你们来当小听 众,听我演奏二胡,行吗?”我们答应了,坐在沙发上,听着,看着。只见她左手拨弦, 右手拉弓,脚不停地在地上打着拍子,显得那么投入,又那么富有感情。她说:“我在 艺术节比赛时,一定要夺到冠军。”张梦瑶拉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艺术节文艺汇演那天,我跑到后台,去给张梦瑶送冰淇淋。她说:“你吃吧,我没 有时间。”我只好自己吃。我边吃边对梦瑶说:“梦瑶,祝你成功!”她忙说:“谢 谢。”轮到梦瑶上场了,她走上舞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然后,坐到椅子上,忘情地 演奏起一首曲子——《光明行》。她的演奏优美动听。观众们仔细地听着,我也入了迷, 仿佛回到了抗战的岁月,跟着抗日军民浴血奋战。正当我沉浸在乐曲中时,一个高音 “i”,结束了整个曲子。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学都为她的出色演 奏表示祝贺。
几天之后,老师宣布,张梦瑶获得了艺术节器乐比赛第一名。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 息,梦瑶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她知道这是自己几年来坚持苦练的结果,多年的汗水没 有白流,终于为学校争了光。为此,她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啊,张梦瑶,我佩服你,你是我们的骄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0
我是一个好强的人

我是一个非常好强的人,你要是信的话,就听听我的故事吧。

那是一个盛夏的晚上,我下楼去散步,碰见了我的原来的好朋友武文斌。我们俩有很长时间没见面了,所以一见面便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他突然问我;“毛毛,你能做几个俯卧撑?”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没等我说完,他就趴在地上做了起来,一边做,一边还说:“我能做20多个,你肯定做得比我多。”刚说完不久,他便站了起来说:“一共做了25个,你也去试试吧。”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作。要知道,我在体育方面可是最不行的,因为,我太胖。我趴在地上,做了不到5个,便力不从心地败下阵来,武文斌看了便说:“想不到你才做5个,我以为你多棒呢?!”听到这话,我的脸刷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条缝,我真想钻进去,但这是不可能的。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个,我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练习的少罢了。对,我一定要努力锻炼,超过他。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便下定决心,每天坚持做5个俯卧撑,一天、二天随着天数的增加,渐渐的,渐渐的,我一口气能做30多个。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我已经能做40多个了。

一年很快过去了,还是在一个盛夏的夜晚,同一地点,我再次碰见了武文斌。我便先发制人,提出再比赛俯卧撑。他满不在平地答应了。还是他先做,仍是做了25个。做完后,他得意洋洋地看着我,好像在嘲笑似的对我说,你能做这么多吗?现在该轮到我了,我想起一年前那个夜晚,想起了我刻苦锻炼时所付出的代价,我便不由得为之一振,突然爆发出一种无名的力量,一口气做了50个。我做完后,一看武文斌已经看傻了。过了好长时间,他才缓过劲来,傻呆呆地问我:“你怎么这么棒?”我笑了笑,回答到:“这得感谢你呀。要不是你触动了我的好强心,我怎么会这么刻苦训练呢,怎么能超过你呢?”“噢,我明白了……”他苦笑着说。

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一件事。

其实,我在其他方面也很好强,正因如此,所以我总能取得胜利。

这就是我,一个好强的人。

点评:

这篇作文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如在第一次做俯卧撑丢脸后,“回到家,…… 超过他。”这几句心理活动描写,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小作者“回到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进行的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努力锻炼,超过他”的过程。充分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我是一个好强的人”。文章在叙述一年后的再次比赛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描写,虽然只有二句:“我想起……想起……”但它内含的潜台词却很多:“一年前那个夜晚”的整个情景,一年之中每天咬牙地刻苦训练,都像放电影一样,飞速地在脑海中闪现,所以才会使得小作者“不由得为之一振,爆发出一种无名的力量。”

本文的心理活动虽然不是很多,但却运用得恰到好处,生动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好强,而且使人物形象丰满。

我想有个家

雨,淅淅沥沥的,依旧在下。

风,呼呼啦啦的,仍然在刮。

天地间,水雾漾漾,一片苍茫。在这泥泞的小路上,依然只我一个人,如同茫茫大海上一叶无舵的扁舟,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湿漉漉的我不停地打着冷战。寂寥的旷野,除了这棵杏树,连个避雨的地方也找不到。我该去哪儿呢?

蓦地,一朵小小的花苞,在风的撕扯中,怀着无尽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枝头。

我心头不由一颤,忙伸出双手,牢牢捧住了那娇小的身躯。这小小的花蕾,还没来得及绽放生命中的灿烂,就这样过早地凋零了。

默默握着这早谢的生命,我感觉得到,她也紧紧握着我的手,而这相握的手呵,谁能温暖谁?

我们有着同样的悲哀和伤痛呀。

爸爸已彻底不要我啦。

家,已成了一个陌生的概念。家,如同一只渡船,载了我十六个春秋,还没到彼岸,就抛弃了无助的我。

此刻,才知道,对那炼狱般的家,我竟也怀着刻骨铭心的依恋。

然而,现在已什么都不可能了,就像这朵花蕾,在枝头的时候,还编织着许多美好的梦,只一刹那就灰飞烟灭了。一切,都只有留给记忆和痛恨。

六年前,那个和今天一样春雨浙浙沥沥的下午,不知为什么,妈妈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去了一个至今我也不知道的地方,我清楚地记得妈妈那双愤怒的泪眼。

妈妈没走几天,家中就多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

从那天起,洗衣做饭,忙前忙后全是我的,哪怕是一杯漱口水,那女人也要我端给她,稍有不周,就要罚我白干活一天,且不准吃饭和上学。但只要能上学,我还奢求什么呢?

今天中午,她那五岁的儿子过生日,许多人来庆祝,只我一个人仍和往常一样躲在被窝里默默地啃冷馒头。

热闹是他们的,冷清是我的。宴后,那个我一手带大的男孩,要我再给他当一次马骑,说恐怕以后再骑不上了,因为今天他外公就要带他到很远很远的大城市去。

众人面前,我这个十六岁的女孩无奈地俯下身子,习惯地用手撑着地,可是,驮了他两圈之后,再不能自已,失声痛哭起来,无意把他摔了下来。不料,这下竟闯了通天大祸。

她骂我不给面子,连弟弟一个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接着,照例和爸一人扯住我一只手,她凶狠地揪着我的头发往门上碰。

客人们怎样也劝不住。

血,溅脏了他们干净的衣服,他们才停手。 ,

他们坚决要我滚,叫我去找我妈去,一切哀求都无济于事。

我好想妈妈,可她在哪儿呢?就这样,我就像一块用破了的抹布被随手扔了出去。

谁敢收留我呢?爸爸权势那么大。

我不知能走到哪儿,也不知该走向哪儿。

花蕾,我惟一的伙伴,你能告诉我吗?

有人说“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而我连一次的机会也不可能了,尽管时下正是春天。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谁家的录音机在远处隐隐约约地响,

那听歌的人是否也和我一样,我的家在哪里?

扑棱一声,一只喜鹊飞进了树梢上的巢。

怀着无尽的羡慕,我呆呆地望着。

远处,响起了许多熟悉的呼唤声。我知道,那是许多伯母婶子们在喊他们的孩子吃晚饭的。

有家真好,有妈真好,我酸酸地想。

那质朴的呼唤是怎样的慈爱温暖呵。

期待了许久,依然没人唤我。此时,若有人能唤我一声该多好呀,我一定会扑进她的怀抱,喊她一声“母亲”。那呼唤即使极其微弱,哪怕只我自己能听到。

可能吗?可能吗?……

我的家乡,我的伙伴,我的同学,我的老师,难道我们就此要永别了吗?

风,还在刮;雨,还在下。

湿漉漉的夜色向我逼来了……

惟有那隐隐约约的歌声还在唱着:“我想有个家,我想有个家……”

点评:

这篇文章,主要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它通过环境,事件等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相结合。在一个凄清的环境下,会把一个人的寂寞无助的心理状态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文章当中,小作者把“花蕾”和“喜鹊”这样的一些事物引入到心理活动的描写当中来了,这些平常的事物,在这个时候,已经浓浓的笼罩了小作者的情感色彩在里面了。

另外,同学们也会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段落相当的短促,应该说,这是小作者有意设计的,或者说,达到了一种需要的效果,那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孤独寂寞凄清的心理状态下,心理活动必然是片断的,不连续的,随感式的,因此,这样的短小的段落正能够表现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

总之,这样的一篇心理活动描写相当成功的作文,在我们学习如何进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