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怎么写?

如题所述

个人散文中,“我”是很常见的词。对于个作者来讲,“我”充满了丰富而胶着的过去,以及几乎致命的特殊性。然后,对于第一次看你文章的读者而言,“我”只是一个符号。所以,为了刻画这个“我”,你必须把自己构建为一个角色,有丰富的内在生命,读者可以慢慢去了解。

你可以从你的怪癖入手,癖好,顽固的性格特征,以及恐惧的社交习性都将你与其他人区分开来。文学不是一个适合墨守成规者的场域,作为作者,你必须用演员处理独特的外貌或者声音特质的方式,把自己小小的不同点最大化,并戏剧化地投射出去。你必须将自己戏剧化,将你拥有的特点放置在最清晰聚焦、界限分明的灯光下。去掉那些不必要的部分,只强调能引向最激烈冲突的个性特质。
个人散文像故事一样需要冲突,好的散文家知道该如何选择话题,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能积蓄足够的能量去维持对主题的探讨。如果话题太小,文章就失去了动力;太大,就会沉溺于细节。妨碍个人散文的并不是技术,而是要在情感上真诚并暴露自己内在的特质。一篇成功的散文同时需要个人的揭示和分析。在你的散文中,你要努力传达一种饱含深情的思想——充满感情的思想,以及思想深刻的感情。你努力将心灵和头脑融合在一起。
开发你的怪癖只是变成纸上角色的第一步。作为一个作者,你不能认为你的读者对你的背景有所了解,无论你以前在文章中解释过多少回。你必须变得敏捷而熟练,你要迅速且不着痕迹地嵌入这些信息。它会帮助你建立一个角色。
角色建立后你还需要通过生动的表达来和读者建立关系。你调遣他,让他愉悦读者。“我”这个角色并不完全是你,而是从你的很多面拆分出来的一个角色,一个类似文学化的角色。
把自己变成角色的过程,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从自恋中解脱出来:你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才能从外部看清自己。做到这个可能是一种解放。
节选自《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一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7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散文写作模式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
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
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
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