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会议活动拍摄技巧有哪些?

如题所述

如何做好会议活动拍摄工作?

会议拍摄技巧一:搞好新闻摄影策划是出好作品的前提

首先,你要熟悉拍摄场所,假如你是第一次在那个场地拍摄,最好是先到现场去看看,站在什么位置拍最好,还要考虑到现场的光线条件等等,这些在拍摄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对拍摄的活动或会议的内容事先有所了解,这样就能确定拍摄重点。如果是会议,有哪些领导参加,有些什么议程,主要内容什么,事先最好搞清楚,结合自己的新闻宣传需要,事先想好有哪些镜头需要拍特写,哪些需要拍大场景。

最后,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事先做好预案。有时,你对一个重要会议的拍摄事先进行了详细的策划,想到了怎样构图,想到了拍摄重点,也选好了拍摄角度,但有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乱你的计划,那就要求你的策划做得细致一点,以免到时搞得措手不及。

会议拍摄技巧二:高水平的相机是出好作品的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肯定要好些,校园新闻摄影对相机有什么要求呢?笔者认为,高校专门用于新闻摄影的数码相机分辨率应在500万像素以上,而且最好是单反型相机。因为这种相机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各种不同焦距范围的镜头可供更换;二是具有齐全的拍摄功能和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及优异的成像质量;三是可使用外置闪光灯、滤光镜等一系列摄影附件。除了标准镜头外,要是还能配备长焦和广角镜头就更好了。

会议拍摄技巧三:娴熟的摄影技术是出好作品的关键

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应该是主题突出、构图巧妙、曝光准确、主体清晰。要拍出好照片,除了有好的机器、好的创意外,娴熟的摄影技术是拍出好图片的关键。对每个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来说,熟悉自己相机的设置,熟练使用相机是基本的要求,也是拍摄的基础。

正确选择拍摄模式

1.程序自动曝光模式(P)。P模式与全自动(AUTO)模式相同,可以让相机自动设置好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还可以手动调节许多参数,如果不能进行正确曝光,液晶显示屏上的快门速度与光圈值便会以红色显示,这时可以通过开启闪光灯、手动更改 ISO值、改变测光方式、进行曝光补偿等方法使图像正确曝光,还可以通过白平衡的设置以表现更真实的图像色彩。

2.快门优先曝光模式(Tv)。快门优先是在手动设定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得光圈值。这种模式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出来的主题是模糊的,这多半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有规律的,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拍摄短跑冲刺可能需要1/500秒,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因为快门太快了,进光量可能减少,色彩偏淡,需要增加曝光来加强图片亮度。

3.光圈优先曝光模式(Av)。光圈优先是手动设定光圈大小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获得相应的快门值。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经常会使用,在拍摄人像(人物特写)时,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人物合影、活动场面等大场景时,我们则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较广,可以使远处近处的影像都清晰。

4.手动曝光模式(M)。该模式在每次拍摄时都需要手动完成好光圈快门值的调节,这样虽然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但有时很有用。笔者喜欢在拍较暗的室内大场景时使用手动曝光模式,因为要用小光圈控制景深,如果用光圈优先就会慢快门,这样手持拍摄肯定会模糊,利用手动模式,把快门值适当调快,即使拍出的照片较暗也可以通过后期作适当的处理。

灵活调节各项参数设置

在选择好拍摄模式后,把相机的各个参数设置到最佳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测光方式:目前相机所采取的测光方式根据测光元件对摄影范围内所测量的区域范围不同主要包括点测光、中央部分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平均测光模式、多区测光等。一般来说,低感光度值适合营造清晰、柔和的图片,而高的ISO值却可以补偿灯光不足的环境。在光线不足时,闪光灯的使用是必然的。数码相机ISO 值的可调性,使得我们有时仅可通过调高ISO 值、增加曝光补偿等办法,减少闪光灯的使用次数。图像分辨率为数码相机可选择的成像大小及尺寸,单位为像素。像素越小,图像的面积也越小,相应的其容量也越小。在实际应用中,大的像素可用于高质量的大幅面输出。在实际拍摄时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分辨率拍摄图片。

www.cdxly.c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9
脉拓影视教你会场拍摄技巧

拍摄会议照片,看似容易其实很难,难就难在如何拍摄出新意。

器材准备
相机:一定要购置自动对焦相机,手动太慢,且对焦浪费时间(这是指胶片相机而言);如果购置数码相机时,一定要数码单反相机,原因是快门时延时间短。
镜头:焦距在24-85mm或28-120mm范围的变焦镜头,有一只就足够啦!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上一只80-200mm/2.8的恒定光圈镜头,因为会议一般多安排在室内,如果光线不好、距离太远或某些情况下不能用闪光灯,大光圈的长焦镜头就可以发挥作用。
闪光灯:指数要大,质量要高,能够连闪为最佳。
会议拍摄

拍摄不熟悉的会议场地时,最好先到会场看看,一是灯光条件,二是主席台领导位置,三是颁奖的出入口和位置,选择好拍摄最佳的角度。

拍摄会议通常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突出会场全貌,一般正面远景拍摄,拍摄时要注意把会议标题拍摄完整,主题突出醒目,让人一看便明白是在开什么内容的会议.
二是必须要重点突出会议的主要领导,可以选择在主要领导步入会场、发言、颁奖的时候靠近主体拍摄;
三是对会议的主要领导人要尽量多拍摄几张,要做到万无一失,千万不能只图拍一两张完事。

四是遇到颁发奖项等内容时要尽量靠前,建议使用连拍档,扫机关枪,因为这时秩序较混乱,是最容易出差错的。

会议摄影涉及的场所主要有三:签到台,VIP厅和主会场。
1. 拍摄空镜头。一般全景拍摄会场、VIP厅、签到台的布置。特别的细节拍摄(会场装饰物),比如:准备发奖用的奖杯特写等等
2. 拍摄签到台。全景拍摄来宾的签到过程,特写拍摄礼仪小姐为重要领导佩带胸花。特别需要注意领导和VIP的到来,签字和主办方迎接,握手的场面。
3. 拍摄VIP厅。中景拍摄领导或VIP交谈的场面,包括寒暄和互赠名片,一般结合背景的陈设,交代会议场所。
4. 拍摄茶休。茶休主要就是拍摄宾客随意交谈的场面,一般使用中景多。
5. 拍摄领导和贵宾发言。会议开始,主持人开场白用特写镜头,台子一般高不宜正面拍摄,否则台子只露一个脑袋,不好看。正确的拍摄角度为45度,麦克风不能和嘴连接或挡住讲话领导的脸,还要注意不能在领导头部出现背景分割线条。基本此场景都用特写镜头,也可以拍摄讲话时全景。需要注意讲话的领导表情的抓拍。全景拍摄参加会议的人。只有职业摄影师才能拍摄难度较高的画面,如幻灯打出的字迹,调酒师动作的动感画面,飞驰的摩托表演等等。
6. 拍摄合影。合影和会议记录的拍摄有所不同,要求很高。对人数和室内外光线环境的要求很高,有无站立的架子也很重要。后期制作也很麻烦,不是简单的放大!需要做电脑精细明暗调整,加字,扫描费,修整照片缺陷(如闭眼),一般摄影师都有熟悉的彩扩店,可以享受优惠价格,甚至免收部分费用,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照片的质量。拍摄宴会。主要是演出拍摄、游戏拍摄、领导和VIP敬酒、演员和观众互动的镜头,注意画面的生动性。
7. 根据主办方要求或会议活动程序的变化临时安排调整拍摄方案。
拍摄前的准备
首先要向布置拍照任务的公司询问清楚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以便打下腹稿。此外,拍摄前一天要把需要的照相器材准备好,逐一查点装进摄影包,把电池充足电,并带足备用电池和胶卷。最好能提前一天到达拍摄现场,实地考察会场的大小、灯光情况、主宾位置、自己的机位等。服装也要准备,国际会议务必穿西服系领带,国内大中型会议基本上也应如此。应向主办单位领取一份胸卡,出入方便。
会前拍摄
会议当天应当提前到场,把各种器材布置妥当。正式拍摄从签到处开始,重要来宾签到的镜头应该拍摄下来。重要来宾签到时,工作人员会给他们佩戴胸花,因此很容易识别谁是贵宾。主要来宾在会议开始前先要在贵宾室休息,要拍下主宾之间握手、交谈的镜头;我喜欢在相机旁边再多加一个闪灯,用闪灯托架 SK一7连接(或用雅奇闪灯的手柄托架连接),使用时,机顶闪灯面向人物,机旁的闪灯照向屋顶或墙壁,用反射闪光消除人物身后的阴影。
会议拍摄
大会正式开始,要拍下主持入主持大会的镜头,全体代表鼓掌的镜头,主席台全景,会场全景。然后是大会发言,每个发言人都要拍。对于全景,我一般多设一台闪灯实行多重闪光,把另一只闪灯用三脚架安装摆放在距离我大约10米的地方,照向会场深处,这样拍出的照片就不会是仅靠相机的前几排人明亮而稍后一点就黑黝黝一片,接近会场的实际情况。这只多重闪灯用同步器连接,或使用闪光灯自身的遥控闪光同步功能。如果会场还有其他人拍照,则往往会引发你的闪灯,等到你需要拍照时,闪灯却正处于充电之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专门请人负责开关那只闪灯,或等大家基本拍完了,你再从容拍摄。此外,美能达有、款闪灯上特意设置了一个频率选择开关,供你选择只有你的闪灯可以引发而别人的闪灯不能引发的频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