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的意思是我心专一,明澈的就像一面镜子,容不下任何杂念。没有风的池塘,怎么会无故掀起波澜。这是要教人专心致志,不要分神。

“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没有出处,但是他含有一个成语是“心无旁骛“。

    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出自:冰心《谈信纸信封》:“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在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或者只带着道道的纸上,不受拘束地,心无旁骛地抒写下去的。”

    近义词:

    心无二用[ xīn wú èr yòng ] 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专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反义词:

    三心二意[ sān xīn èr yì ]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魂不守舍[ hún bù shǒu shè ] 舍:住宅,比喻人的躯壳。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2

意思:我心专一,明澈的就像一面镜子,容不下任何杂念。没有风的池塘,怎么会无故掀起波澜。这是要教人专心致志,不要分神。

心无旁骛似明镜  无风何处起涟漪

——写给张利安书法

前两年,经《青少年书法杂志》主编冠玉堂谷松章老师,以及河南省美术出版社大众美术编辑部主任悠斋谷国伟兄介绍,不佞得以与张利安兄相识于古商城。然,称呼其为兄实有自重之嫌,僭越之举。可除此之外,不佞一时也想不起更好的称谓来。

从某些方面来说,不佞与利安兄还算是有缘人:一来,我们都属虎(利安兄长我一轮);二来,我们都生于南方而客居于古商城,同样有“梦里不知身是客,反把他乡当故乡”的感触;三来,我们都喜欢书法,不过利安兄是书法家,不佞是利安兄地地道道的粉丝;四来,彼此都不善于饮酒,一喝脸红,一喝过敏。机缘种种,得以与利安兄相识而成为至交。

前一段时日,利安兄嘱咐不佞写点文字。不佞拖拉至今,也无愧于“放荡乾坤一散人”的自称。古语说得好“且行且珍惜”,而今,不佞认为“且写且珍惜”吧。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利安兄的书法所入国展的次数不少于10余次,甚至更多,因此,称他是国展专业户一点不为过。仅此置于书坛,也是不可多得的骄人成绩。从这方面说,利安兄于其他的国展书家一样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努力。然,他又不同于一般的国展书家——同一种书体,同一个内容反反复复地写,来来回回地投稿。而利安兄每入一次国展,辙以不同的面目示人。基于上述,利安兄虽然在书坛的名气不小,但从入国展的作品中却很难描述清楚他的个人艺术语言。

结识利安兄至今,不佞才开始认真地了解他的书法、以及他的书法创作心态。

从近年的作品来看,利安兄的书法寝馈山阴,宗法魏晋“二王”,旁涉李唐诸位大书法家,尤以欧阳询、怀素、虞世南等为最。取法虽大同于学书之人,而利安兄深悟“大道至简、不事雕琢”之理。众所周知,魏晋时期是书法的一道分水岭,魏晋尚韵取妍,而“二王”之间又分古今,王逸少质多妍少,王大令质少妍多。当代书家取法“二王”,大抵取其妍而失其质,极尽雕琢之能事。利安兄的书法,明快质朴,质多胜文。用他自己的话说:“笔笔雕琢累死了”。

至于利安兄的书法创作心态,不佞想起宋·计有功在《唐诗记事·刘昭禹》中记载有一句话:

(刘昭禹)尝与人论诗曰:“五言如四十个贤人”。

这句话充分表明古代诗人对五言诗的喜爱和尊崇,句锻字炼,如对至尊。利安兄说:“每书写一幅作品,都会在下笔之前仔细揣摩每一个字,遇到不好写的字查阅字典,以及字法、章法、墨法的布局。”想想此,利安兄作书能如古人作诗般,笔锤墨炼,如见圣人,写好是理所当然,写不好才是怪事。

此外,利安兄能学哪家像哪家。看他近期的书作,有出自逸少、大令、欧阳信本、僧怀素等,一家有一家之样式,而利安兄能信手拈来而如出一辙,更能相互腾挪、嬗递衍增。于是,学书忠于一家之说在利安兄面前却不攻自破。换个角度来说,要达到这种水平,那心地辙要摒弃相对应的杂念与风尘之扰。

之前,去拜访利安兄请教书艺之事。他对不佞说:“书法是一个个无止境的殿堂,当你在门外徘徊的时候,你觉得书法就是那么回事,一旦你踏入殿堂之门,才会恍然大悟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金矿’与财富等你去挖掘,等积累到相应的程度,总有一个更高的殿堂在等你……”这是不佞最羡慕利安兄的地方,因为在他的书艺进程中,他的心始终是纯粹的、透明的,更是心无旁骛的。听到此,不佞想起:心无旁骛似明镜也是在书法历练过程中的一道境界,更何况利安兄的心是泰然的,一湖碧波,风尘难扰,又哪来涟漪呢?

利安兄的书法取精用宏,又善于经典分析与整合。不佞不才,更无预测之术,但期以时日以利安兄之才之能定又踏进更高的书法殿堂是必然之事。然而,利安兄能在无止境中踏入几个殿堂的门槛是不佞期待的,也是更多的书法同道期待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