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乐山大佛”的诗词有哪些?

如题所述

1. 《谒凌云大像》宋乾道九年(1173)

出郭寻幽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泉镜正涵螺髻绿,浪花不犯宝趺尘。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

3. 《凌云九顶》宋淳熙四年(1177)
聊为东坡载酒游,万龛迎我到峰头。
江摇九顶风雷过,云抹三峨日夜浮。
古佛临流都坐断,行人识路亦归休。
酣酣午枕眠方丈,一笑闲身始自由。

4. 《次岑韵》明弘治中(I488—1505)
古寺何年踞上游,飞鸿天外构层楼。
两轮曰月摩峰顶,四季烟云罩佛头。
明弘治十八年( 1505)乐山籍进士安磐《凌云寺》诗中亦写道:
金身谁凿与云齐?闻道韦皋镇蜀时。
绀殿千层零落尽,寺前唯有放生碑。

5. 《凌云纪游》黄庭坚元符三年(1100)
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
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

6. 《凌云寺》李时华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莲身凭岸起,鹫岭倚云开。
月渡青衣水,烟沉尔雅台。
松树迎吹入,江浪载天回。
何处菩提树,移来胜地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2

    登嘉州凌云寺作   岑参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白话译文:

寺院高出飞鸟之外,青青峰顶戴着红楼。顺着峭壁来到半空,心中欢喜登上山头。

只觉宇宙顿时开阔,俯看三江滔滔水流。天睛气朗远望蛾眉,好似在那波上浮游。

烟气笼罩气象开阔,树木葱郁遍布四周。我愿割断世间缘分,永远去那尘外漫游。

旋风阵降吹过虎穴,阵雨时时飘下龙湫。寺院之间云气蒙蒙,夏日也觉凉风飕飕。

俯视近处城池环绕,眺望远处三二渔舟。眼前胜景难以望尽,天宫之上尽可久留。

身为一官本不足道,辞官离去又觉忧愁!

    词句注释

⑴嘉州:唐郡名。今四川乐山县。凌云寺:为嘉州名胜,傍山而建,下有凿山而成的弥勒菩萨像。

⑵出:高出。

⑶“青峰”句:写寺之红色阁楼傍山峰而建,远望若戴于其上。

⑷搏:攀缘。跻(jī):登。

⑸殆:大概,这里有只是之意。阔:深广。

⑹三江流: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嘉州地处三江会合处。

⑺峨眉:峨眉山,在嘉州西部约六十里处。

⑻迥(jiǒng):远。旷:空阔。烟景:风景。豁:明朗开阔。

⑼阴森:幽暗阴郁的颜色。棕楠:棕榈树、楠树。

⑽割:弃。区中缘:尘世缘分。

⑾回风:旋风。虎穴:与下文“龙湫”均未详其处。

⑿片雨:阵雨。当:临。

⒀僧房:指寺院。蒙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⒁飕飕(sōu):阴冷貌。

⒂回合:回环盘曲。郭:外城,此处指嘉州城。

⒃寥落:稀疏。

⒄胜概:锦绣山河的美丽风光。端倪:边际。

⒅天宫:天上宫殿,此处指凌云寺。淹留:逗留。

⒆讵(jù):岂。

    《登嘉州凌云寺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记叙的是登凌云寺的所见所感。前四句写凌云寺的高峻壮丽;为下文写登高蓄势;次八句写远眺所见,描绘了一幅以峨眉山为主体的风景画;接下来六句中作者先写天气的变幻,后将目光转入寺内及周围环境,勾画出开阔而朦胧的画面;最后四句先总的概括所见景物,后写无法久住寺院的无奈,点出来到嘉州后的深深的愁绪。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1.唐代:

    岑 参 登嘉州凌云寺作

    司空曙 题凌云寺

    薛 涛 赋凌云寺二首

    张 拙 题凌云大像

    薛 能 凌云寺

    齐 已 寄欧阳侍郎

    2.宋代:

    范纯仁 寄持正都官按部嘉眉

    苏 洵 游凌云寺

    苏 轼 初发嘉州

    苏 轼 送吕昌明知嘉州

    苏 轼 送张嘉州

    苏 辙 初发嘉州

    黄庭坚 凌云记游

    陆 游 十月一日浮桥成,以故事宴客凌云

    陆 游 谒凌云大像

    陆 游 雨中登楼望大像

    陆 游 西林院

    陆 游 能仁院

    范成大 凌云九顶

    吴宗旦 题九顶大像图

    法 普 游九顶

    陈 羽 城下闻夷歌

    3.明代:

    李 习 凌云漫兴

    张 舆 大石佛

    魏 瀚 凌云寺二首(之二)

    颜 正 竞秀亭(魏瀚、颜正出联句之三)

    王 傅 凌云山

    曾 介 凌云寺次岑韵

    尹东郊 登凌云寺

    安 磐 凌云寺三首(之三)

    熊 相 凌云寺二首(之二)

    余承勋 近河亭和前韵

    杨 抚 凌云寺二首(之二)

    周 叙 凌云寺

    翁 溥 与陈子佥宪游凌云寺

    陈于陛 凌云寺八首(之一、二)

    任 伦 凌云大像

    刘 隅 凌云寺

    薛 甲 大佛头浮玉亭

    姜子羔 凌云寺

    方 可 凌云山

    刘 垓 凌云饮徐守

    罗 绲 大像石

    袁子让 凌云寺

    李时华 凌云寺四首(之一)

    彭 从 次韵四首(之四)

    张 鹏 凌云山大佛顶

    4.清代:

    王士祯 晚渡平羌步上凌云绝顶

    王士祯 汉嘉竹枝词五首(之五)

    王士祯 大佛石

    张 芑 凌云寺五首(之四)

    彭端淑 大佛崖

    宫去矜 嘉州二首之一

    顾光旭 海通禅师颂

    沈清任 游凌云山即事赋四律(之三)

    衷以埙 陪游凌云山和沈澹园观察原韵四首(之一)

    赵椿龄 嘉州游凌云山

    白 华 胡范水、徐临芷两大尹招游凌云山二首(之二)

    谢肇洙 和作一首(摘录)

    张 瑞 游凌云次岑嘉州韵

    朱云焕 凌云九峰咏九首(之二)(栖鸾峰)

    李楘 同人登凌云山和吴偶棠孝廉韵

    杨 揆 舟过大佛滩望凌云山作

    宋鸣琦 登凌云游记

    范祖武 嘉定早发

    张问陶 壬子十二月三日与亥白兄携酒游凌云山

    杨荣宗 跋《凌云诗钞》作

    赵佩湘 登凌云读书楼

    张怀溎 嘉州大佛岩歌

    秦武域 凌云寺

    释了慧 庚子夏俚句书呈礼汀禅师

    刘 濖 凌云山大石佛

    释牧牛 谒峨眉转登凌云寺

    卢元锦 侍沧云夫子登凌云山命赋

    颜绍伊 登凌云山和卢风衣(卢元锦)茂才韵

    邵 銞 大佛崖

    严学淦 登嘉州凌云山望江

    吴人杰 奉陪沧云(李楘)学使登凌云山和作

    龚传圭 庚午初秋游凌云山

    李崧霖 长歌

    李宗传 游凌云山酒后长歌

    陈宗源 青衣江打鱼歌之首(之二)

    王培荀 嘉州竹枝词二首

    王应镐 凌云山长歌

    5.近现代:

    赵 熙 凌云夜宿

    郭沫若 重游大佛寺

    帅蕴德 乙卯春游凌云山

    遍 能 癸酉秋为乐山川剧团演出《大佛传奇》题

    刘君照 题乐山大佛三首(之一)

    隆 莲 壬戌赴京,机中呈遍能上人

    李伏伽 沁园春·乐山大佛

    张文苑 凌云寺

    董祖训 忆江南·嘉州好(之三、四)

    张爱萍 南乡子·咏乐山大佛

    先觉民 嘉州竹枝词(其四)

    李健章 别大石佛

    杜道生 凌云大佛

    戈壁舟 乐山大佛岩

    高家骅 乐山大佛

    李潜修 乐山大佛(之一)

    游 冀 书海通上人造凌云大像刓目护赀事

    郑秩威 高阳台·重游乐山大佛

    戴兰斋 天上人间最壮观

    王金声 咏乐山大佛

    段枕流 行香子·客寓嘉州

    毛西旁 凌云大佛歌(打油体)

    杜普特 水调歌头·赞海通

    冯广宏 山即是佛(二首)之二

    萧蒂岩 乐山巨佛吟

    汪 岚 鹧鸪天·乐山大佛

    高传杰 沁园春·咏巨佛

    吴金水 丙戌暮春过乐山船上望东坡读书楼与大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