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出处:《孟子·万章篇上》

原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翻译: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尊奉双亲的极点,没有超过用天下来奉养父母的。

孟子在《万章》[ 篇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知人论世、以意逆世等,涉及为人处世的诸多原则。

南先生在讲授时采用一贯的“经史合参”、融会百家的方式,旁征博引、贯穿古今中外地对这些概念和原则给予了精辟的阐释。南先生指出,《孟子》的文字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机锋,读《孟子》时要结合《春秋》和《战国策》,知悉其中所涉历史背景。

他将《万章》与《礼运篇》、《论语》等儒家经典相互发挥,阐扬儒家学说精髓,并将其中的哲理、甚至整个儒家学说与其他学说、教义进行比较,分析《孟子》对人类文化的深远影响。

《孟子》今存七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孟子的万章篇,是《孟子》通过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疑点 ,阐释伦理之道——君道、臣道、师道、友道,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

通过分析万章等人与孟子的对话,南先生认为尧、舜、禹经历了长期的考察、锻炼,受到民众的爱戴,也就是秉承了天意,然后才成为天子——是为上古之君道;伊尹、孔子、百里奚出仕,是为天下苍生承担责任,成人以及成己,是臣下择君,而且必须以不丧失人品和气节为原则——此之谓臣道;而孟子所言“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更为友道三原则,强调交友应以德行为标准,即“友其德”。

在讲解的同时,南先生又特别提示了读古书的方法,教人当读书、读活书、避免读书而愈懵懂;当具备一双慧眼,看明白作者的思路脉络,将全书融会贯通,看出书的重心要点;读书须多方搜寻想象,以古今中外相证,明白书中字句来历,千万不要读死书。这些都是他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心得,他愿意贡献出来,与后学读者共同分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8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出处:《孟子·万章篇上》,

原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翻译: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例子:  孔子曾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正值严冬,树林中只有竹子,他无计可施,只好独自一人在竹林中嚎啕大哭,势如雨倾,突然地裂,之间地上长出鲜竹嫩笋,他大喜,采回做汤救治老母。

    在夏蚊成群的夜晚,他索性脱下衣服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只因家贫买不起蚊帐,只好如此,可以使父亲安然入睡;

    天寒地冻之日,他解开衣襟卧在冰上,寒冷刺骨,可他仍于此,只为继母求得鲤鱼。忽然寒冰自行融化,跳出两条鲤鱼。

    正是有了孟宗的哭竹生笋,吴猛的恣蚊饱血,王祥的卧冰求鱼,才继而有了往后数不胜数的孝道故事,感动后人,影响后人。

    例子:  孟子曾说“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

    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第2个回答  2019-12-05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应当是引出于《孟子·万章篇上》,原文是这样: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意思是,孝子行孝的最高境界,没有超过尊奉父母亲的。
第3个回答  2019-01-12
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尊奉双亲的极点,没有超过用天下来奉养父母的。
第4个回答  2020-06-19
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