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乔木”的诗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唐.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先秦.诗经《汉广》

    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唐.陈子昂 《燕昭王》

    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乔木高耸在乱山丛中,绿苔闪耀着春阳芳辉。在这种情景中构思吟咏,就感到忘记一切,深有韵味。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宋.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日》

    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在美学上也是一种移情作用。

    雾鬓云鬟已懒梳。君休乔木妾归欤。——宋.刘过 《浣溪沙》

    乱糟糟的白发已经懒得梳理,你在乔木下休息,我也已经回来了。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唐.马戴《落日怅望》

    斜阳余辉洒落高大树木,秋山上的落日好似火烧。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宋.辛弃疾《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夕阳斜照在迷茫的柳树上;在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巢;垅上的乔木,被狂风吹打,飘落下片片黄叶。

    故国多乔木,先人有敝庐。   ——宋.苏轼 《无题》

    旧国多生乔木,先前的祖先有庇护的地方。

    明朝重去。人在横溪溪畔住。乔木千章。摇落霜风只断肠。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阿谁曾见》

    明朝已经过去,人在横溪溪边落户。纵有千百棵乔木,风霜来临摇落得只剩下断肠相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4

1.《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这首诗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周南》中的一篇, 是先秦时代的民歌。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3.《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

4.《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野望吟》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著,是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出自《全唐诗》,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扫墓情形,生动的描绘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人月圆·山中书事》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所写的一首散曲。此曲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