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我国的"保险大国"地位

如题所述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40年,也是自1801年中国近代商业保险业开创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最为辉煌的40年。

40年风雨,40年兼程,经过几代保险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保险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回首保险业过去40年的发展,可以总结出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坚持了依靠市场,坚持了创新发展,坚持了强化监管。

保险业在为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提供了广泛经济保障的同时,也在资金融通和社会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答时间:2021-10-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31
1、1980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而截至2014年底,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已突破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期间年均增速高达28%。而以此计算,明年年底我国保险业规模将有望超过日本,5到7年内赶上美国!

同期,国内保险机构数量也由1家发展至195家,其中4家保险机构入围世界财富500强,1家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保险机构(全球仅有9家机构入选)!

2、2014年8月,中国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确定:到2020年,中国的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每人3500元。根据国务院对2020年人口总量14.5亿的规划,意味着当年保费收入要达到5.07万亿元!

同时,不仅把每年的7月8日定为“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举国集中宣传保险知识;中国政府还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生保险意识教育,甚至要从娃娃抓起,幼儿园小朋友都人手一份《妈妈给我上保险》,而保险试题更是在小高考、高考等大型考试中占据重要位置。

3、30年前,假若有了买了份保险,亲戚朋友都会说的一段话是:有那个钱,还不如存到银行、买成股票、做其它投资,全家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根本没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而如今,保险似乎成了家庭必需品。

30年前,去医院听到第一句话都是“哪里不舒服?”,30年后,去医院第一句是“你有保险吗?”;30年前,两车发生事故,当事人见面就是一句“你没长眼睛吗?”,30年后,两人下车后第一句话是“打电话给保险公司!”;30年前身边有人发生不幸,首先一个念头“他真不幸”;30年后第一个念头“他买了保险吗?”...

此外,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保险业未来的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1、中国保险行业和中国经济发展还不匹配,和保险强国的差距还很大,资料表明:2013年,中国保险强度为:1265.67元,保险深度为3.02%;而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强度为2000-3000美元,保险深度为12%。

在美国,保险是无处不在的,保险意识在美国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只要涉及到人、物和财产,所有的东西都有保险。美国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第一个都会想到保险,而在中国,意识上仍有差别。

2、以家庭寿险保障为例,分析认为一个家庭的寿险保险应该是它收入的10倍,收入越高,保障程度应该越高。但有调查显示,即使把社保和企业提供的补充保险计算在内,中国居民人均寿险保障额度仅11万元,缺口达41万元,保障充足度只有21%!

再来看投保率,中国的投保率是10%,人均0.1份保单。而日本投保率为650%,人均6.5份保单;美国投保率为500%,人均5份保单。这也是为什么在灾难面前,日本人和美国人都淡定的去保险公司拿他们该拿的,而中国人却只能苦苦等待募捐...

而如今,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健康、医疗等风险越来越得到重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等领域的风险也期待保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