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五十万秦军为何坐视秦朝灭亡?

如题所述

在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6年长达三年的战乱中,戍守岭南的五十万秦军竟然坐视秦朝灭亡而无动于衷,这又是为什么呢?

普天之下皆王土。始皇以法家治国,“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念,让秦始皇把南进北击无限扩大疆域作为自己的使命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征伐南越有着战略上的优势。彼时,六十万秦军刚刚完成对楚国的征服,今湖南、福建等地尽归秦土,对南越已经形成了战略上的钳形攻势,顺势南下收复南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相比北击匈奴的顺利,第一次征南战争却以秦军的大败告终,连秦军的统帅屠雎也战死了。史载,南越土著“与禽兽处”也“莫肯为秦虏”。这不得不让秦始皇重新调整征服南越的战略:稳扎稳打,攻心为上,移民实边,长期驻守。公元前214年,任嚣、赵佗统军第二次南征,秦发诸尝逋亡人、赘婿、商贾随军,不仅为秦军建立了稳定的军事据点,也在很大程度了开发了岭南地区,使得秦军顺利攻占该地,设置三郡。直至四年后秦始皇病死沙丘,秦征伐南越的五十万军队都未见北归。史书没有记载秦王朝为什么没有召回这部门秦军。

不过很显然,这应该是得到秦始皇的允许的,甚至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为了彻底征服南越之地,始皇可能有特殊诏命给任嚣、赵佗,以防秦军一旦撤离,百越族重新占领三郡,导致数十万阵亡秦军的献血白流。这一点,从任嚣病故前对赵佗的嘱咐可以窥见一二。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作为南越地区最高统帅的任嚣在弥留之际嘱咐龙川令赵佗“休息其民,姑待诸侯之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跟着《大秦帝国》热播,如同如今不断增加的人以为秦军战斗力很厉害,乃至有人以为秦军战斗力全球榜首。

我听了这些说法只觉得好笑。

秦军战斗力真有那么强,秦朝消亡后60万纯血秦军怎样被2万水兵1千步卒给灭掉了?

秦朝消亡后还有秦军纯在?

是的,咱们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

在刘邦统一全国今后,真的还有一支纯血秦军存在,这即是南越国的戎行。

这个所谓的南越国本来即是当年南下的30万秦军树立的国家。

这30万秦军在秦朝还没有消亡前就在筹划着与关中脱离关系,割据自立了——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全国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全国,我国打乱,不知道所安,好汉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发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我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能够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布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幻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也即是说南越国即是老秦人树立的国家。

南越国戎行采纳的战术和武器装备也是从关中带来的老传统,能够这么说,南越国军即是南下的老秦人戎行。

但是南越国这支“纯血”秦国戎行竟然被汉朝2万水军加上1000步卒给打败了,南越国也被灭掉了。

咱们来看看汉朝20000水军和1000步卒是怎样灭掉南越国的。

尽管史书上写汉武帝派出了十万大军,但事实上真实参加灭南越的只要楼船将军杨仆所带的2万水军,本来是想和路博德大军集合后水陆并进的,成果没想到路博德带领被赦的罪

人因路途遥远,与杨仆会师时才到了一千多人。

没办法,杨仆和路博德只能带着这20000水兵和1000步卒开端灭南越之战。

杨仆率戎行在前边,一向攻到番禺。

南越军挑选在城中坚守,楼船将军杨仆挑选有利的地势,将戎行驻扎在番禺的东南面,天亮以后杨仆率兵攻进番禺城,放火烧城。

而伏波将军路博德则在城西北安营扎寨,派使者招降南越人。

南越人久闻伏波将军路博德的威名,所以纷繁投靠路博德的旗下。

拂晓时分城中的南越守军大多数已向路博德屈服。

南越丞相吕嘉和南越王赵建德见局势不妙,在天亮之前带领几百名部下出逃,搭船滨海往西而去。

路博德在询问了屈服的南越人以后才知吕嘉和赵建德的去向,并派兵追捕他。

最后赵建德被路博德的校尉司马苏弘捉拿,而吕嘉被原南越国郎官孙都捉拿。

吕嘉和赵建德被擒以后南越国属下各郡县皆不战而下,纷繁向汉朝屈服。

这即是汉军灭南越全过程,完全是不费吹灰之力,由此可见所谓秦军军制好,战斗力强之类的话水分都很大,当不得真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9

自从陈胜吴广起义以来,秦朝就不断受到起义军的威胁。被秦始皇消灭的六国又重新开始复国,在最紧要的关头,偌大的秦帝国竟没有兵力镇压起义军,最后无奈征调骊山的几十万刑徒去作战。但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当年为秦始皇横扫六国的一批虎狼之师却始终没出现,足足有50万之众。若有他们的支援,秦朝或将不会这么早灭亡。可他们为何见死不救呢?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除了派军驻守北面防御匈奴,还有一支大军负责征服南越。起初是派屠睢率50万大军前去征服,刚开始兵分五路,进展非常顺利,连克数城。但最终屠睢不行,不仅损兵惨重,而且还把自己命搭上了。后来就派赵佗为主将,赵佗不负重托,一举平定岭南。后来秦朝危机,各路军队杀进关中。但这50万军队却丝毫未动,关键他们都是秦人,因为最开始这支军队是王翦所率。按理说外敌杀入家乡,妻儿家人都在那里,他们必定会冒死来救,可事实上直到秦朝灭亡也没见他们的踪影,为何这么神秘呢?

有人认为,50万大军未动一兵一卒,全是赵佗的原因,他想在南越独立称王,自然不会动用军队回师救援。赵佗做为当时全军的最高主帅,没有他的命令,当然下面的将士不敢动,只能看着秦朝被灭!

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可能并不是赵佗想称王,而是秦始皇早年就有过特殊密令,因此才没敢动军队回师。但要说清具体是什么命令,却没人知晓。要说蒙恬北驻长城,那是防御匈奴。而那几十万大军平定岭南后,却一直驻在那里,秦始皇竟没有下令征调全部或部分军队回来,背后的原因任何史料都没有记载,这也就是很多人认为岭南大军必是有特殊任务的原因!

第3个回答  2020-09-18

秦统一六国后,迅速发动了征服南越的战争。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征服南越所调动的军队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之众。公元前214年,秦正式攻占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在此设置南海、桂林、象郡。然而仅仅八年之后,秦帝国即宣告灭亡。在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6年长达三年的战乱中,戍守岭南的五十万秦军竟然坐视秦朝灭亡而无动于衷,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秦王朝为什么要征服南越。

在完成中原统一后,秦王朝的大规模对外用兵有两次,一次是蒙恬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另一次就是征伐南越。早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匈奴骑兵就时常威胁着秦、燕、赵的北部边境,赵国甚至常年在北部长城一线布防十余万军队以防御匈奴南侵。出击匈奴,可以彻底解决匈奴对关中地区的威胁。然而与匈奴相比,南越当时尚处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对中原的威胁极为有限,秦用于出击百越的兵力不仅远远超过北击匈奴所用,甚至战争时间还要早于北击匈奴的时间。早在公元前218年,秦将屠雎即率五路秦军攻击南越。两年之后,蒙恬才领军收复河套。为什么秦王朝对南越的重视甚至超过对匈奴的重视?

普天之下皆王土。始皇以法家治国,“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念,让秦始皇把南进北击无限扩大疆域作为自己的使命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征伐南越有着战略上的优势。彼时,六十万秦军刚刚完成对楚国的征服,今湖南、福建等地尽归秦土,对南越已经形成了战略上的钳形攻势,顺势南下收复南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相比北击匈奴的顺利,第一次征南战争却以秦军的大败告终,连秦军的统帅屠雎也战死了。史载,南越土著“与禽兽处”也“莫肯为秦虏”。这不得不让秦始皇重新调整征服南越的战略:稳扎稳打,攻心为上,移民实边,长期驻守。公元前214年,任嚣、赵佗统军第二次南征,秦发诸尝逋亡人、赘婿、商贾随军,不仅为秦军建立了稳定的军事据点,也在很大程度了开发了岭南地区,使得秦军顺利攻占该地,设置三郡。直至四年后秦始皇病死沙丘,秦征伐南越的五十万军队都未见北归。史书没有记载秦王朝为什么没有召回这部门秦军。不过很显然,这应该是得到秦始皇的允许的,甚至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为了彻底征服南越之地,始皇可能有特殊诏命给任嚣、赵佗,以防秦军一旦撤离,百越族重新占领三郡,导致数十万阵亡秦军的献血白流。这一点,从任嚣病故前对赵佗的嘱咐可以窥见一二。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作为南越地区最高统帅的任嚣在弥留之际嘱咐龙川令赵佗“休息其民,姑待诸侯之变。”

如果最高统帅统帅有意置身之外的话,那么,五十万普通的秦军是否有北上救援的主观愿望呢?毕竟戍守岭南的秦军主要来源于王翦伐楚时的六十万人,可以说,多数是秦人,他们难道会眼睁睁看着秦国灭亡吗?或许他们的父母妻儿还在中原等待他们归来,他们会坐视家园毁灭吗?出乎意料的是,这五十万秦军面对中原大乱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平静。除少数“长吏”被赵佗以违犯秦法的罪名处死外,普通秦军士兵并未出现逃亡和哗变,反而是听从赵佗调遣,在广西兴安筑起秦城,并沿广西三江至广东南雄一线布防,闭关自守。这条防线直至吕后时期依然坚不可摧,阻挡着汉军南下的脚步。

特殊使命。面对中原大乱,岭南秦军的异常表现,让我们不得不猜测其中的缘由。一种可能是在执行某种使命;第二种可能是赵佗想要割据称王。我们先来分析第二种可能。赵佗在秦王朝灭亡后确实闭关称王,甚至一度称帝。不过,赵佗的表现却并不像一个野心家。赵佗所控制的地域仅限于三郡,人口和经济远不及中原地区,如果赵佗有意坐视秦朝灭亡然后割据一方的话,那在中原内乱时,手握五十万雄兵的赵佗就应该北上争抢地盘,至少动员秦军北上可以顺理成章的打着平叛的旗号,毕竟,项羽鼎盛时兵也不过四十余万。赵佗非但没有出兵,甚至在汉王朝完成统一后向汉称臣。是赵佗没有实力北上吗?显然不是。吕后时,汉王朝与南越关系恶化,汉军一度南下征讨,赵佗也自封帝号。这次冲突汉军非但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反倒是南越军队北上攻入了长沙国境内。连夜郎、同师等周边国家也摄于南越的强盛,遣使称臣。汉文帝继位后,赵佗随即去帝号再次向汉称臣。赵佗的举动似乎在告诉我们他只满足于南越三郡,而不想与中原抗争。那现在我们来分析第一种可能,赵佗以及岭南秦军是在执行某种特殊使命,即:让长期游离于中原文明之外的南越地区彻底并入华夏。这虽然是一种猜测,但也不乏佐证。秦末中原大乱之际,桂林、象郡境内的百越部族趁机反叛,建国独立。如后蜀王子建立了“西瓯骆裸国”,脱离秦朝控制。南越秦军在完成北境布防后,迅速南下平定了此次叛乱。如果当时岭南秦军主力北上回援,那辛苦打下的岭南三郡可能就会重新脱离中原文明。

回归中原。自公元前214年五十万秦军停驻岭南,直到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统帅赵佗去世,这支秦军及其后裔既经历了秦末大乱,也经历了汉初的多次诸侯内战。他们本有无数次的机会北上,却都安心戍守在南越。虽然坐视了秦王朝的灭亡,却在客观上加速了南越三郡并入华夏的进程。或许,他们以及他们的统帅赵佗真的是在执行某种使命吧。我们已无从印证。

第4个回答  2019-07-13
秦军并没有五十万。秦军人员组成,一是,就近从今天湖南、江西地区征发,提供后勤、修路的徭役人员。二是,秦国士兵,作战人员。三是,从各国迁徙来的普通人。所以,秦军统治并不稳固。秦军一旦撤离岭南就会丧失控制,那么辛苦打下来的岭南就成了一场空,秦军自然不可能轻易离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