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如题所述

下面介绍的两种思考方法可以让你的创意从开始,到计划,到落地,有一个多维度,多角度的思考,让你的想法能够更加细致和完善。

一 迪士尼思考法

这是由迪士尼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创立的思考方法。在这套方法中,我们需要分批扮演三个不同的角色,来转换自己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

需要注意的是,扮演每一个角色的时候,不要受到其他角色的影响。

一 梦想家

首先你需要扮演的是梦想家的角色,天马行空地发散思维,尽情地想象,想象有哪些创意和点子,先不要去主观判断对错,只管写下来就可以了,不要受到现实环境的约束,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

这个阶段,你不要考虑能不能实现,重要的是发挥自己自由想象的能力。

二 实干家

客观分析现实的场景,结合自身的条件,实事求是,确定怎么做,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思考哪些想法可行,然后细化成方案。

在这个阶段,你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怎么样执行,然后制定方案。

三 批评家

找出前面两种角色思考中荒谬地方。上面的想法,和制定的计划哪里有问题,哪些地方还有不足的点,作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然后修改方案或想法。

迪士尼思考法可以让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创意,然后制定合理的方案,让想法更好的落地执行。


二 六顶思考帽思考法

六顶思考帽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多维度思考方法。

同上面的方法一样,对待一个问题或主题,他需要我们分批次扮演六个不同的角色。

这个在团队集体头脑风暴思考的时候尤其好用。可以提高集体的智慧,提高会议的效率。

1 白色思考帽

事实是什么?它关注的是客观的事实和数据,代表的是中立和客观。

2 绿色思考帽

这顶思考帽等同于上面的梦想家角色,要求我们头脑风暴,写出脑海中所有的想法,同样先不要管对错,荒谬不荒谬,全部写下来。

它关注的是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黄色思考帽

这顶思考帽让我们从正面思考问题,比如,刚才的这个想法有什么优点?这个想法有什么价值的地方?

它关注的是积极和肯定。

4 黑色思考帽

思考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关注的是漏洞和不足,对想法进行批评,找出错误。

它让我们从否定,怀疑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5 红色思考帽

他关注的是我们直觉上,主观上的感受,如情绪,直觉等等。

6 蓝色思考帽

这顶思考帽是控制各个思考的过程的,它控制和调节思维什么时候切换到哪一顶思考帽。

它控制着每一顶思考帽的使用顺序,让整个思考过程流畅,并总结陈述,作出最后的判断。


迪士尼思考法和六顶思考帽思考法,让我们从一个创意的开始,到计划,再到落地,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多角度的思考方案,让我们的想法,方案能够更加完善。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一些的实际决策,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两个方法来让我们的想法更加完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19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它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不仅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课本的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从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更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满堂灌,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使学生能从中找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二、教学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教学中要掌握“双基”,强化对基础题的练习与反思,及时总结,促使提升。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传授给学生一些解题模式和技巧,让学生通过解题,积累更多的“题型—解法”模式和初步解题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一个题目,寻求多种解法,由易到难,广开思路,培养发散思维,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因为不同的解法往往是从各自的侧面,相异的渠道反映出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解法之繁简,实质上又是联系紧松、深浅的标志,而奇解、妙法则是发现某种新的联系的反映。因而寻求多种解法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三、联系生活实际巧设情境,培养探索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探索空间。要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探索意识的氛围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隐含因素,把看来似乎是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使学生能结合身边生活实际去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形式。因为质疑提问是探索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是儿童的天性。对于数学而言,有些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一定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个,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中去寻求多种答案,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探索性,有利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增强团队合作,提高探索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为各类学生提供合作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经常让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编应用题。每人自己先编一道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给另外三人做。并在小组里相互批阅,相互说一说是怎么分析的。此外还通过与其他小组的竞争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以此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想要与人合作,会与人合作,乐意与人合作,通过合作提高探索能力。 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发展史也是数学问题的解决史,而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和创新的伊始,其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所深刻地指出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会创造,把学生推向了数学问题解决的前台,通过自己创造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最后大家一起来分析和解决,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探索意识的氛围之中,从而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且呈螺旋形上升势态。学生在学习中凭借原有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探究知识奥秘的欲望;在实践中,手脑结合,大胆实验或验证;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找到各知识点的连接点,把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较合理的知识序队建立信息库,便于日后提取、删除、归并,进入新的实践、探究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分叉点与联接点,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探索意识、探索思维和探索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方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8

本课程是徐长青团队以先进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使课堂变得更为凝练深刻,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