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张图是什么水果?

如题所述

酸角(学名:Tamarindus indica)又称酸豆、罗望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语)、酸果、麻夯、 甜目坎、通血图,亚参果。苏木科酸角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酸角是属于豆科的一属。它是一个单种属,仅1种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酸角糕的主要原料。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荚果。

酸角喜欢炎热气候,生长在年均气温18ºC—24º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分布于云南金沙江、怒江、元江干热河谷及西双版纳一带,海拔50~1350米的热量好的地方。川滇两省境内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是我国酸角的主要产区,年产酸角100吨,单产、品质、风味都优于省内其它地区。木质有硬质的黑红色的心材和软质黄色的白色的边材素有“东方神树”之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酸角

    别称

    通血图、通血香、木罕、曼姆、罗望子、酸饺、酸豆、甜目坎。

    植物界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蔷薇目 Rosales

    亚目

    蔷薇亚目 Rosineae

    豆科 Leguminosae

    亚科

    云实亚科 Caesalpinioideae

    酸豆属 Tamarindus

    二名法

    Tamarindus indica

    分布区域

    云南、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均有分布

    目录

    1物种分类

    2形态特征

    3生长环境

       

    4分布范围

    5繁殖方法

    6栽培技术

       

    7病虫防治

    8主要价值

       

    折叠编辑本段物种分类

    酸角

    云南产酸角从口感上可分为酸角(果形马蹄形)、中甜角(果形似泥鳅状,又称泥鳅酸角)和甜角(主要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海、勐腊,思茅地区的思茅,玉溪地区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3类,其中,甜角很受食用者喜爱。其品种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马蹄酸角:荚果马蹄状,稍扁平,味酸、高产。

    泥鳅酸角:树体高大,荚果形似泥鳅,味较甜,产量较低。

    米易酸角:树体高大,荚果半弯曲,肉质厚,味较甜,结果早,产量高。

    口感分类:酸角从口感上分类可以分为,甜型,酸甜型,酸型,三种。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酸角乔木,高10-15(-25)米,胸径30-50(-90)厘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纵裂。小叶小,长圆形,长1.3-2.8厘米,宽5-9毫米,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偏斜,无毛。

    花黄色或杂以紫红色条纹,少数;总花梗和花梗被黄绿色短柔毛;小苞片2枚,长约1厘米,开花前紧包着花蕾;萼管长约7毫米,檐部裂片披针状长圆形,长约1.2厘米,花后反折;花瓣倒卵形,与萼裂片近等长,边缘波状,皱折;雄蕊长1.2-1.5厘米,近基部被柔毛,花丝分离部分长约7毫米,花药椭圆形,长2.5毫米;子房圆柱形,长约8毫米,微弯,被毛。

    荚果圆柱状长圆形,肿胀,棕褐色,长5-14厘米,直或弯拱,常不规则地缢缩;种子3-14颗,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12-翌年5月。

    酸角为果荚果肉,颜色为棕黑色,十年生长,十年开花,十年结果,可谓奇珍。[1]

    折叠编辑本段生长环境

    酸角树耐干旱、喜光照,适宜炎热气候,为阳性树种。生存环境按气候类型属热带和南亚热带,分布区的积温在60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为18-24℃,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10—15~C,极端最低气温为3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最低为540mm(云南元谋),高的在1200mm以上(西双版纳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干热河谷地带生长良好。在有间歇干旱的地方也能良好生长,但在全年有降水的湿热带却不能结实,甚至不能生长。对霜冻敏感。在贫瘠土壤上的瘠薄半荒坡甚至多石处也能生长。虽喜酸性土壤,但对碱性土壤也能适应,在深厚、肥沃的土壤生长更理想。酸角属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具有根瘤菌。其树体强壮,枝条柔软,很少受强风影响,实为抗飓风树,较适宜在干旱热带草原和排水良好的季风区生长。主干短,树冠开展呈伞形,空气可畅通叶间。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酸角(Tamarindus indica L.)又名罗望子、酸豆、酸饺、酸梅、九层皮果、德玛罕姆(元江傣语)、通血香(云南),属于豆科(Leguminosae)罗望子属(Tamarindus),适宜干热河谷种植,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常绿乔木。其原产于非洲热带稀树草原,古代阿拉伯人将它引入亚洲,经印度后又传到中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南部及海南、台湾,生于海拔不超过1400m的旱坡草地、干热河谷、庭院四旁和滨海。大部分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面积估算约830hm。酸角曾在广州交易会上引起国外客商注意和询购。

    世界酸角的主要出产区是亚洲。印度、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各国均有栽培,主要生长于热量条件好、降雨少、海拔不超过1500米的旱坡地。在美洲,酸角主要分布于拉美许多国家及美国的干热地区。在非洲,酸角主要分布于埃及、埃塞俄比亚、南非、莱索托、肯尼亚、尼日利亚、喀麦隆、苏丹等国家的低海拔荒坡旱地和沙漠。

    南非、埃塞俄比亚数量相对较多。欧洲酸角分布于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海拔1000米以下的近海坡地、荒山斜坡。在大洋洲,酸角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斐济等国。

    折叠编辑本段繁殖方法

    折叠种子繁殖

    播种方法:用种子繁殖,果熟采收后,去除果肉取出种子,洗净后稍晾干,然后播种或贮藏。每千克种子有1500~1700粒,发芽率可达95%。随采随播,于2~3月播种。种子坚硬,播前用温水浸种1~2天,待种子吸水膨胀后,条播或点播,播后5~6天开始发芽,20天以后基本出齐苗。幼苗出土后初期生长迅速,生长1个月后平均苗高15~20cm,根深达10~15cm,根幅5cm×5em,在此期间幼苗需稍加遮阳。5~6个月后,苗高达50cm左右时,即可出圃栽植。雨季栽植选用生长3个月、苗高30cm左右的幼苗。四旁栽植选用1年生大苗。也可秋播春栽。成片造林前,整好地,于雨季挖穴点播,株、行距为2m×5m,每穴播种2~3粒,造林后禁止放牧。

    注意:播种时可将种子取出用60-7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至水温自然冷却后,再浸泡 5到6天,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待表面泛白后按 1:4的比倒与含水量为5% 的干净细河沙分层混堆催芽,沙床要保持湿润。三到四天后种子胚根露白即可播种,胚根不可过长,以免播种困难 播后经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清除杂草。幼苗期避免阳光直接暴晒。5月份育苗应在苗床上搭设遮荫网,高度1.5 以上;3月份育苗则可不搭遮荫网.苗高 250px时可旅 20%稀薄人粪尿,15天 新梢老熟后喷 0.2%~0.4%磷酸二氢钾,15天到二十天施一次肥。防治病害可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出现白粉病可加粉锈宁。两个月后苗高达 以上,茎粗10px 左右时即可移人大田定植,苗期太长,根系太多,起苗易伤根,影响成活率,最好是当年7月定植,8月补苗,力求整个果园幼树长势整齐。

    折叠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是在营养袋实生播种育苗基础上进行。即第1年培育营养袋实生苗,第2年3月中下旬在地径达20px以上时嫁接。嫁接采用常规劈接法,接穗采自上年甜型或甜酸型酸角秋梢中上部枝条,接穗留2—3个芽,嫁接速度要快,接后接穗连同整个嫁接部位需用薄膜缠绕包裹,并采取接前、接后灌水和遮阳网措顶棚覆盖保湿措施嫁接15—20天,接禧芽体萌发,及时在萌芽部位破膜褥出芽体,强化肥水管理,一般嫁接成活率可达80%以上。到7月中上旬苗高达25—750px高时当年即可出圃定植。嫁接苗可保持优良品种特性。定植后第2年试花试果率达50%以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但嫁接繁殖苗术前期生长树冠相对较小。

    合理密植,适时定植:罗望子根系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根冠比是植物抗旱的生理指标之一,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分配的重要体现 J。在自然环境中,环境因子的胁迫作用往往限制了植物生长量分配格局,对光、养分、水分的竞争是决定生物量分配的重要因素 J。从罗望子不同水分条件的根冠比结果可见,罗望子的根/冠比的大小与土壤含水量成反比,当土壤含水量为8% ~10% 时,罗望子处于严重干旱胁迫中,其根/冠比达到62.41~66.88%,根系非常发达;当土壤含水

    量为13% ~15%和18% 一20%时,罗望子仍处于水分胁迫状态,其根/冠比达53.12~60.84%,根系生长仍大于地上部分;当土壤含水量为23% ~25%时,罗望子地上部分与根系生长量基本各占49.66~51.55%。

    以上数据说明,当罗望子受到干旱胁迫时,其根系生长加快,以便吸收更多的水分满足其水分生理需要。在干热河谷,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所以吸水功、能的提高是适应干旱环境的基础。定植密度为6m×6m或6m×8m,每公顷栽植270—225株,植穴长×宽×深为1.4m×0.7m X1.0m,每穴施农家肥100kg、(钙、镁、磷)共3kg,磷肥与土混合回填后并高出地表10~15cm,待水浸渗回落后定植。

    折叠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折叠施肥管理

    幼龄期与新梢生长期以施氮肥为主,勤施薄肥以促生长。每年3月和7月施尿素0.05kg,以后逐年增加施肥量,以尿素0.2kg+钙0.5kg为宜。成年树开花、结实消耗大量养分,施肥量宜重。根据酸角生长发育特点,以尿素攻秋梢,配合施用适量复合肥或钙肥壮果,于果实膨大期前的7月或8月施用,每株以尿素0.5kg+钙1.5kg施下。施肥时间:在于热河谷区应在雨季施用,有利于肥料的吸收,增强树体的抗旱力。

    折叠外形修整

    酸角树体高大不利管理,因此,应矮化树冠。修剪从幼树开始进行,第1年或2年剪去下脚枝、密集枝和细长枝,留1个或2个主干。酸角喜光、温,光照充足,营养生长量大,结实率高。当主干高0.7~1.0m时短截,留1级主枝3~5枝,2级主枝距1级主枝0.7~1.0m,以后逐级减少,促使多级分枝不断使树冠扩大。对成年树修剪在采果后、春梢萌发前进行,除去枯枝、密生枝、交叉枝和纤弱枝,使树体中心开阔,保持树体健壮,培育优良结实母枝。

    折叠树盘覆盖

    酸角在栽植后2年必须挖坑扩穴,引导根系向纵深扩展,这对山地和土壤瘠薄的果园尤为重要,也是土壤改良的重要环节。全年除草2~3次,分别在7月和l1月进行。进入旱季11 4月中耕除草后,用杂草进行覆盖,厚度在20cm以上,可有效地降低地表水分蒸发,抗旱保温。

    折叠育苗造林

    2~3月育苗。播种前用温水浸种1~2天,待种子膨胀后,条播或点播,播后5天左右开始发芽,20天以后芽基本出齐。幼苗出土后最初几天生长迅速,1个月后平均高可达15~20厘米,根深达10厘米以上,根幅5厘米×5厘米,在这期间幼苗宜稍加荫蔽。5~6个月后苗高达50厘米,可在8~9月移苗,翌年雨季定植较好,春季换叶时也可定植。还可在雨季开始后进行直播造林,每塘放2~3粒种子,出芽率高达95%,1个月后小苗高5~13厘米,但后期直播苗木比苗圃苗生长慢。由于牲畜喜欢吃它的叶子,造林后要加强管理。[2]

    折叠编辑本段病虫防治

    病虫害防治:白粉病和叶斑病用15% 白粉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蓝绿象、绿金龟子和食叶毛虫用40%氧化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喷杀。酸角5年或6年初果,10~15年盛果,20~30年单株产果50~100kg,高产者可达300~500kg/株。如加强管理,运用园艺栽培技术进行嫁接、修枝,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防治病虫害,每公顷可产果7500~12000kg,以后可高达15~22.5t。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价值

    折叠酸角养生

    东南亚的厨师们非但用罗望子(酸角)入菜提味,它也是水果的一种。外用的时候,罗望子(酸角)的多聚糖 (酶和果酸、维生素C等) 具有很好的防光作用,有点像木瓜或凤梨,并保护免疫反应不因中波紫外线 (UVB) 和长波紫外线 (UVA) 辐射而产生免疫抑制,使其对皮肤免疫系统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进而防止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有害作用。

    传统做法:这个荚状水果的新鲜果肉可直接用于皮肤按摩 (不用煮熟) ,并在皮肤上停留几分钟。或者将果肉打碎,搭配水和蜂蜜,面膜。

    折叠经济价值

    酸豆树易种、易管理,凡温带地区均宜种植,第4年开始结果,可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树。酸豆树全身是宝,果可制“酸豆汁”高级饮料,根、叶、花、皮、核仁均可配制药品,其果肉有更大的药用和医疗保健价值。但是,对酸豆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步阶段,对酸豆的利用也仅限于生产酸豆汁上。

    与国外比较,酸豆的价值远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酸豆的种仁含淀粉量高达63%,在工业上可用于彩色印刷、纸张上光、塑料加工和瓦片、木头粘接,且酸豆的种子粉末代替玉米淀粉,成本可节约3成。

    折叠食用价值

    酸角果肉中含有丰富的还原糖、有机酸、果酸、矿物质(以钙、钾和磷为主,较少为镁和锌)、维生素和89种芳香物质及多种色素,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等。种子占果实的30%,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灰分、单宁等物质。

    果肉除直接生食外,还可加工生产营养丰富、风味特殊、酸甜可口的高级饮料和食品,如果汁、果冻、果糖、果酱和浓缩汁、果粉、果脯等。浓缩汁用于配制生产果汁等,果粉供生产多糖食品,而且种子胚乳加工制成的多糖产品。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消食化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4
像是酸角。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24
应该是傣族那边的酸角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