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被贬伊利的原因?

是虎门硝烟还是指挥战争失利------
林则徐的失败与被贬证明了中国确实的落后了--------

其实林则徐被贬伊犁的原因是启了边衅。在林则徐准备启程去虎门销烟之时,道光皇帝已对其千叮万嘱莫启边衅。道光帝此叮嘱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的清军根本不能打,在嘉庆帝时候,天理教叛乱,那些乱党直接冲入了皇宫。那时候清军的战斗力已经可以被证为零。道光帝对这个他父亲在位时期所发生的事可是历历在目的。正因深知当时的朝廷军队不能战,所以道光帝才对林则徐千叮万嘱此事。
虎门销烟的原因是鸦片烟严重影响了清廷的关税收入,因为大量洋鸦片是通过走私入境的。当时清朝内是有几种鸦片的,一种是药用鸦片,费用高昂,属于用来镇痛的医药用途。一种是食用鸦片,食用鸦片又分为本土的国产鸦片和英国的洋鸦片。食用鸦片的毒性远比药用鸦片要低很多,但一样会上瘾就是了。不过当时国产鸦片可是贵得很,由于多数洋鸦片是走私进来的,因不用缴付关税,所以价格便宜很多,而且质量还比国产鸦片好。
由于严重影响税收,所以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南下广东虎门进行销烟。当时清军虽不能战,但外面知道的可不多,包括英国在内。当时英国方面就这个问题在议会上展开了大论战,而议会中的开战派最终以九票之差险胜,英国最终派下军舰远渡重洋来开战。
而道光帝曾问林则徐会否开战,林则徐认为不会。此处林则徐并非错的,因为议会之中两派的争论也很激烈,根本没有人能预料结果会否开战,而按道理英国也不会为了一群走私犯而开战,林则徐的估计并不能说错误的,只是事与愿违。尽管林则徐在办事方面不算有错,但他终究是启了边衅,所以需要为该事问责。
林则徐被贬伊犁看似很惨,但事实上却已是道光帝网开一面的结果。当时英国之所以有这个底气是因为蒸汽机刚研发成功不久。那些大帆船的战舰机动力增加了不少,所以英国认为有一拼,结果清军的零战力展现在了世界面前。
林则徐被贬后,在伊犁办了很多事的,当然新疆那些官员肯如此配合其实难说不是受了皇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1、原因
  鸦片战争中,当英军进犯天津海口时,投降派官僚乘机诬陷林则徐,道光帝于1840年10月3日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1841年5月初,又令林则徐以四品卿衔去浙江随营效力。但不久,昏庸的道光帝以奕山诗的广东方面的军事失败归罪为林则徐“废弛营务”,本日下令将其革去四品卿衔,遣戌伊犁。
  2、人物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3、个人成就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第2个回答  2008-11-11
两方面的原因,林则徐因为禁烟,得罪了英国,英国为此向清朝宣战,清政府当时昏庸无能,道光皇帝又比较妥协,一位扁林则徐的官可以平息这场战争,但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所以对于贬林则徐不感兴趣,只是利用林则徐禁烟作为借口来攻击中国,鸦片战争一开始,除了广州得胜之外(早在禁烟前,林则徐就开始准备战斗,招募水兵,购置兵器,还编写了《海国图志》),其余沿海城市都是兵败如山倒,阵亡了大批优秀的将领,清政府认为林则徐是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所以就把他贬到伊利
第3个回答  2008-11-10
1841年6月28日,清政府下令,将林则徐遣戌新疆伊犁。鸦片战争中,当英军进犯天津海口时,投降派官僚乘机诬陷林则徐,道光帝于1840年10月3日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1841年5月初,又令林则徐以四品卿衔去浙江随营效力。但不久,昏庸的道光帝以奕山诗的广东方面的军事失败归罪为林则徐“废弛营务”,本日下令将其革去四品卿衔,遣戌伊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1-10
虎门硝烟后,英国计划进攻广州,但当时林则徐已做好了充足的应战准备,英国人随即改变策略北上进攻天津,直接威胁北京的安全。沿途进攻之处尸横遍野,清军无一获胜。《南京条约》签订后,朝廷的投降派将战争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林则徐的虎门硝烟得罪了英国人,被贬伊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