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这首事和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作者住在哪

如题所述

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这个地球人的都知道。但是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作者作者住在哪,在史学界和文化界引起的争议很大。从月落乌啼霜满天来推断就是作者半夜写的,而且已经到了丑时, 就是1点到3点之间的这个时候,是寒冷的深秋。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说作者失眠了看到了江边码头渔船的灯火和枫树。失眠的原因不明,因为作者只交代了愁字。可以指乡愁,也可以指作者失意。忧愁郁闷,所以就写诗发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推断不出作者的写诗地点和作者住在哪的。张继也可能住在苏州的客栈里,客栈的窗刚好可以看到江边的渔火、枫树和寒山寺的楼顶,寒山寺的钟声刚好报时而响,于是有了这首诗。还有个可能是作者住在停靠在枫桥边的客船上或者就住在寒山寺的寝室内,这都有可能的。但是个人认为在船上的可能不太大,因为作者不会穷到连客栈住不起,在船上住宿的地步,再说那么冷的天。只是作者看到了渔船夜泊枫桥的画面。枫桥夜泊是作者看到的画面,和作者听到的声音,然后根据作者当时的心情三位一体来完成的。宋代欧阳修曾经对此诗提出异议,他在《六一诗话》中说:
“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他以为三更半夜,不是打钟的时候,故诗句虽佳,却不符合现实。他的引文,误“城外”为“台下”,“夜半”为“半夜”,不知是记忆之误,还是所见者为别的文本。对于欧阳修提出的问题,许多人都不同意。《王直方诗话》引于鹄诗:“定知别往宫中伴,遥听维山半夜钟。”又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复斋漫录》引皇甫冉诗:“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蔡正孙《诗林广记》亦引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这些都是唐代诗人所听到的各地半夜钟声。范元实《诗眼》又从《南史》找到半夜钟的典故。《石林诗话》又证明南宋时苏州佛寺还在夜半打钟。这样,问题总算解决了,欧阳修被群众认为少见多怪。古代的钟都是有报时功能的,比如钟鼓楼,寒山寺的钟也不例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7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本诗问世后,寒山寺从此名扬天下,成为千古以来的游览胜地,就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不仅是我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载有此诗,足见诗名之盛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一句说明了季候。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因为严寒,乌鸦都无法睡眠,所以还在啼唤。半夜里已经月落,想必总在深秋或初冬的下弦。旅客在船中睡眠,这不是愉快舒服的睡眠,而是有羁旅之愁的睡眠。这一夜的睡眠又无人作伴,只有江上的枫树和夜渔的火光和旅人相对。这一句本来并不难解,只是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对愁眠,就是伴愁眠之意。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直到现代,还有人引此说来讲此诗,大是谬误。接下去,诗人说在这样光景之下,旅客已经不容易入睡了,何况又听到苏州城外寒山寺里的钟声,镗镗地传来。这首诗是一般的赋写景物的诗,没有比兴的意义,读者也无可深入研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27
时间:唐朝的某一个夜晚;
地点:姑苏城(今 苏州)的枫桥边;
作者张继住在客船上
第3个回答  2014-01-27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本诗问世后,寒山寺从此名扬天下,成为千古以来的游览胜地,就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不仅是我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载有此诗,足见诗名之盛。此诗被选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
第4个回答  2014-01-27

追问

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