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为何能深入人心?

如题所述

鄙人认为这句话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古是因为,古代中国强调,“万方有罪,罪在朕恭”,这才有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无限连带责任。

而近代中国经历悲惨的过往,却让国人在对比下,意识到,封建独裁下,一个人的血肉之躯,如何能担负“天大的责任”,故此“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话才更让人值得玩味了。其具体表现如下:

1、明皇守边,天子国门

朱棣靖难后,成功的赶走了亲侄,在南京品尝着绝对权力的滋味,但是由于靖难需要,北京地区的精锐全部调离。

这也造成,北京要地防务的空虚,北元的威胁再次加剧。所以朱棣只能以天子的身份,代行燕王责任。而其后历代明皇也依旧效法。故此才有天子守国门一说

2、崇祯殉国,煤山老树

明末时 李自成的义军成功的,攻入没有多少抵抗的北京城,走投无路的朱由检面对分崩离析的朝局,只能无奈的在紫禁城北后的煤山老树边。自缢身亡,一表君王死社稷的决心和不屈。而以死明志的崇祯自此,也赚足了后人对他的同情悲悯。

自此古代中国人们,坚信,皇帝一人,在面对天灾人祸时,必须对担负“超人”的责任,朱棣祖孙就是,皇帝们的榜样。

3、清室西逃,理想破灭

但是,近代中国悲惨的过往,却让人们对“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产生怀疑,恰如清末半个世纪内,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对我国的戕害。

当人们满怀希望的等待着咸丰守国门时,等待老佛爷死社稷时,等待到的确是北遁西逃的烟尘四起。这时国人相比过往,才体会到,封建集权下,一个血肉之躯如何担负天大的责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过是贤人政治的美好理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9
因为这句话写出了作为一个天字和一个君王,能为了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百姓所付出生命。这体现了一个天子和君王的对国家和自己的百姓的关心,爱护。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固然豪迈,但是有些时候不是光豪迈就能解决问题。我国历史上的汉唐都有过和亲、称臣纳贡的历史,但是他们完成了漂亮的反击,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第2个回答  2020-01-18
因为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明朝的组训,即朱元璋为后代的皇帝们制定的章程。全句是这样的:“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3个回答  2020-01-18
这句话才体现了作为君王他的本职和他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天下是君王的天下,只有君王带头守国门才能让老百姓同仇敌忾。
第4个回答  2020-01-18
1如果被自己的人民打破首都逼得自尽也算君王死社稷的话,在鹿台一把火烧死自己的商纣王,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的隋炀帝都算是君王死社稷了。
2死社稷指的是为了国家奋斗到底,实在无奈之下流尽最后一滴血。如果什么都没错,甚至总帮倒忙,最后时刻想跑跑不掉,那不是死社稷,那是耻辱的死。 守国门指的是用英明的政策、高效的制度、优秀的战斗力抗击在第一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