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诗拼成的这一句,也曾鲜衣怒马少年时 一夜忘尽长安花,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也曾鲜衣怒马少年时,一夜忘尽长安花意思是,也曾经在意气风发的年少时节,看遍了长安美景,之后又不将他们放在眼里,一夜就便忘却。

应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原文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全诗如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过去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的尴尬已经不值得一提了,现在金榜题名,闷闷闷的云已经被吹散,心中真的有说不出的畅快,真想拥抱这自然。驰骋在长安路上的春花怒放,今天的马蹄铁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已经看到了长安路上繁盛的花朵。

扩展资料:

赏析

公元796年(唐12年),四十六岁的娇奉母亲之命,到北京进行第三次科举,最终升任进士。书出版的那天,娇娇喜出望外,立即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诗《考后》。

在诗的开头,他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讲述了自己以前生活中的困难和精神上的不适,这一点都不值得一提。他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胜利状态,表达了诗人的得意和喜悦之情。在唐代制度下,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次年春季举行。春天是柔软的;马上看到花才是真实的情况。

三、四行诗的意象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它除了充分表达一个时代的欢快情绪外,还与它同时具有象征意义。

所谓的“春风”,既是大自然的春风,也是诗人所感受到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所谓的“自满”,既经过了金氏考试的沾沾自喜,也有了成功人生的愿望,然后洋洋得意地展望未来。

这首诗的前两行对比了疲倦的过去和自豪的现在,流露出多年来酝酿的厌倦。此时的诗人是骄傲的,骄傲的。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在考试后的满意。高中后,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是无限美好的,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没有兴趣近看一看。

“一日见长安百花”,仿佛他在说在这一天里欣赏人间的美景,让充满英雄色彩的诗篇有了一个光明灿烂的结局。于是,这两行诗便流传千古,并衍生自“春风”、“赏花”两个流传至今的成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鲜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登科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6
两首诗拼成的这一句,也曾鲜衣怒马少年时 一夜忘尽长安花,意思是指意气风发的年少时节
,看遍了长安美景之后又不将他们放在眼里,一夜就便忘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7
少年时,我曾经过着“鲜衣怒马”的生活,
但自从那一夜后(经历了一件让我顿悟的事件),我就不再惦念“长安”的“花”些了。
注:
1)也曾:曾经
2)鲜衣怒马:指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3)长安: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4)花:本义是花朵。这里喻指美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