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的陶渊明,为何最后会选择隐居的生活?

如题所述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历史上比较出名一个故事,年少的陶渊明也曾多次考过科举,但因为当时的科举制度十分混乱,很多真正有才华的诗人都只能沦为历史发展的炮灰,这其中也包括陶渊明。最重要的是,陶渊明一生不喜攀附权贵、趋炎附势,所以最后他也是辞官隐居,一生以田园之乐为伴。

一、陶渊明不喜随波逐流,最后只得归隐田园

陶渊明曾经为了生计去做了一个小县的县尉,但是他的上级知道是陶渊明当了县尉后,故意为难他,让他到府上去拜访而且还加以羞辱,陶渊明受不了了,还说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壮语,自此后,陶渊明就对仕途彻底失去了信心,官官相护,暗箱操作、黑暗至极的仕途让陶渊明厌烦不已,所以最后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最后也是成功的开创了田园诗派。

二、陶渊明一生笔耕不辍,每一个诗词都堪称精品

陶渊明是晋宋一代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田园诗人,他一生不爱仕途,只爱归隐田园,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他的诗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会让人读之朗朗上口,在那个时代,没有人开创朦胧诗,而相较于朦胧诗来说最贴近且典型的就是田园诗,也就是陶渊明所创作的诗词。他的归园田居等等诗篇都对后代李白杜甫的创作有着极强的引导力,所以陶渊明在晋宋创作的百余首诗篇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陶渊明也被当时的诗人奉为田园诗的大家。

在那个浮华的朝代,想要真正凭借实力说话,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像是陶渊明这样有才华的文人都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无奈逼迫下,他们只能选择漠视朝廷的黑暗,选择不同的生活来让人生变得快乐一些,其实这个隐居对于陶渊明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他也为此创造了田园诗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31
陶渊明最后选择了隐居生活,是他的性格跟社会现实互相矛盾的结果。他喜欢自由,追求舒适闲雅,而当时的官场无法满足他的这种追求,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开始隐居生活。
第2个回答  2020-05-31
因为他志存高远,一心报国,但是却报国无门,仕途艰辛。在自己的抱负没有地方施展,却又没办法看着国家违背自己的意愿发展,只好隐居
第3个回答  2020-05-31
我们都知道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而他之所以会从志存高远变为安心隐居,最重要的原因我想还是因为当时的官场环境令他很失望,可以说是报国无门。
第4个回答  2020-05-31
陶渊明作为一个诗人,有着自己的执着和文人的清高,不屑于官场上的各种阴谋,也因此为人不够圆滑,容易得罪人,不适合混迹官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