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形容杨贵妃的两句诗是?

如题所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意思是: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

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扩展资料:

清平调·其一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参考资料:清平调词三首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7

《清平调》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解释:

你华丽的衣裳如天上的云彩;你俏丽的容颜如初开的牡丹。春风煦煦,轻轻地抚摩着精巧的栏杆;牡丹含露,分外娇艳。她不是人间的佳丽,是天上的仙女,在明月之下,翩翩起舞,让人惊艳。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解释:

一枝红艳的牡丹,含着朝露,散着芳香,犹如云雨巫山的神女,纵是楚王朝思暮想,也只能徒劳地愁断柔肠。试问问,汉宫粉黛何其多,谁又比她更美?就是汉成帝宠妃赵飞燕,涂脂抹粉,换上新装,那也是白花工夫。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解释:

名花艳,美人艳,人映花,花衬人,是多么地俏丽和谐,常常博得风流的君王,含笑顾盼,举步流连。沉香亭北,倚着栏杆,观赏,消遣,人影花影两相辉,纵有无穷的春恨,也会自然地烟消云散。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3-08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2
《清平调词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3-08
清平调三首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三首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三首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楼主要的应该是第一句吧,云想衣裳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