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黄钟贺圣朝词牌简介?

如题所述

《贺圣朝》词牌简介:

贺圣朝,词牌名,又名“转调贺圣朝”。此调以冯延巳《贺圣朝·金丝帐暖牙床稳》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三仄韵,后段六句两仄韵。另有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等十种变体。代表作品有叶清臣《贺圣朝·留别》等。

词牌沿革:唐教坊曲分别有《贺圣乐》大曲和《贺圣朝》曲名。圣朝为崇仰朝廷之词,唐宋诗词中屡用。调名本意即为庆贺颂扬圣明的朝廷。调见五代冯延已《阳春集》。清万树《词律》把欧阳炯《贺明朝》归入《贺圣朝》词调,被清陈廷敬、王奕清等《钦定词谱》剔除,另列《贺熙朝》词调。今人任半塘《教坊记笺订》 认为“此调或即出于《贺圣乐》 ”。即指《贺圣朝》调名大约是从唐大曲《贺圣乐》中摘遍(从大曲中截取一遍来单谱单唱)而来。叶清臣在冯延巳词基础上将此词增加了二字。此调又名《转调贺圣朝》。《教坊记》注:“南吕宫”。《中原音韵》注:“黄钟宫”。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三仄韵,后段六句两仄韵。此调昉自此词,如杜词、黄词、叶词、赵词,皆由此添字或摊破句法,其实同出一原也。若无名氏之《转调贺圣朝》,另押平韵,与此不同,因调名同,故为类列。 谱内可平可仄悉参后列七词句法同者。以冯延巳《贺圣朝·金丝帐暖牙床稳》为代表。

变体一: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此即冯词体,惟前段第三、四、五句,后段第四、五、六句,俱摊破句法,作七字一句、五字一句异。以黄庭坚《贺圣朝·脱霜披茜初登第》为代表。

变体二: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此亦冯词体,惟前段第二句添一字,后段第三句添一字。前段第三、四、五句,后段第四、五、六句俱摊破句法,作七字一句、五字一句异。赵鼎、马庄父词正与此同。别本前结或作“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后起或作“花开花谢花无语”,后结或作“知他来岁。牡丹时候,相逢何处”,即后赵彦端“一江风月”词体,今照《花庵词选》本。 前段起句,赵词“断霞收尽黄昏雨”,“收”字平声;马词“游人拾翠不知远”,“游”字平声,“不”字仄声。第二句,马词“被子规呼转”,“子”字仄声。第三句,赵词“帘栊不卷夜深沈”,“不”字仄声。后段第二句,马词“海棠红浅”,“海”字仄声,“红”字平声。第四句,马词“花前一笑不须悭”,“花”字平声,“一”字仄声。结句,赵词“有许多言语”,“许”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之。以叶清臣《贺圣朝·留别》为代表。

变体三: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两仄韵。此与叶词同,惟后段第二句不用韵异。以赵师侠《贺圣朝·千林脱落群芳息》为代表。

变体四: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此词前段即冯词体,惟第二句添一字。后段则摊破句法,另成变调,与冯词异。以赵彦端《贺圣朝·一江风月同君住》为代表。

变体五: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此与叶词同,惟换头处摊破句法异。以赵彦端《贺圣朝·河阳桃李开无数》为代表。

变体六: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两仄韵。此亦冯词体,惟后段第三句添一字,前段第三、四、五句摊破作七字一句、四字一句,后段第四、五、六句摊破作七字一句、五字一句异。以杜安世《贺圣朝·牡丹盛拆春将暮》为代表。

变体七: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六句三仄韵。此即冯词体,惟前段第三、四、五句摊破作七字一句、四字一句,后段第三句添一字异。 杜词二首句读参差,不足为法,采入以备一体。以杜安世《贺圣朝·东君造物无凝滞》为代表。

变体八:双调四十九字,前段五句两平韵,后段五句一平韵、一叠韵。此见《古今词话》,名《转调贺圣朝》,押平声韵,与押仄韵者不同。谱内可平可仄悉参下词。以无名氏《贺圣朝·渐觉一日》为代表。

变体九: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此与转调词同,惟前后段第四句各添一字作八字句异。以无名氏《贺圣朝·野僧归后》为代表。

变体十: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两平韵。此亦转调词体,惟前段第四、五句添一字,后段第四、五句摊破句法,俱作五字一句、四字两句异。以无名氏《贺圣朝·草堂初寐》为代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