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的作者罗兰背景有哪些?

如题所述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罗兰凭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4

罗兰自己也说,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这对以后的罗兰热爱音乐,详细解答各种问题,他考取久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是善与美。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米开朗基罗传》;也分享他们的诚挚,罗兰一家从法国中部城市克拉姆西移居巴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写法,对音乐十分喜爱。1886年,罗兰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并高度凝练地指出失败.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

第2个回答  2018-01-24

罗兰五六岁时,就从家庭方面受到音乐的熏陶,对于他日后思想的形成与才能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青年时代,罗兰曾受到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他对巴黎公社表示出崇敬的感觉还接受了法国民主主义文化的优秀传统,对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深恶痛绝。20世纪初,罗兰感于世风日趋颓靡,于是把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于“英雄”人物的力量,颂扬他们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赞美他们以造福人类为己任、为坚持真理和信仰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的意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