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关于古代侠客的好诗 求教啊!!!

我只知道《侠客行》!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注释:
①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②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③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④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⑤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⑥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⑦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⑧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⑨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⑩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连横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连横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⑾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书阁下,意即写入正史。《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结合全文,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写史的人把侠客的功绩记下来流传后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祖隋时获罪徙西域。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一个富商家庭。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且“好剑术”,遍游蜀中山水名胜,直至二十五岁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徧干诸侯”,“历抵卿相”,希冀与统治阶层的人物接触,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现实却给了李白无情的打击。天宝初,李白已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及贺知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乱起,永王李璘率兵路过九江,邀请李白参加了他的幕府。李璘兵败被杀,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得归。两年后,李光弼率军讨伐史朝义,李白以六十一岁高龄还决意从军,终因衰病未能如愿,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便逝世了。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子曰:“何陋之有?”
少年行二首
其一

击筑饮美酒。
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
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
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 ( 击一作声 )
争博勿相欺。

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
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
太山一掷轻鸿毛。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行行且游猎篇

边城儿。
生年不读一字书。
但将游猎夸轻□。
胡马秋肥宜白草。
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
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
双□迸落连飞□。
海边观者皆辟易。
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
白首下帏复何益。

结客少年场行

紫燕黄金瞳。
啾啾摇绿鬃。 ( 啾啾一作棱棱 )
平明相驰逐。
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
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
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
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
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
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
从令日贯虹。 ( 从一作徒 )
燕丹事不立。
虚没秦帝宫。
武阳死灰人。
安可与成功。

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
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
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
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
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
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
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
从军向临洮。
叱咤万战场。 ( 万战场一作经百战 )
匈奴尽奔逃。 ( 奔逃一作波涛 )
归来使酒气。
未肯拜萧曹。 ( 拜一作下 )
羞入原宪室。
荒淫隐蓬蒿。 ( 淫一作径 )

少年子

青云年少子。 ( 年少一作少年 )
挟弹章台左。
鞍马四边开。
突如流星过。
金丸落飞鸟。
夜入琼楼卧。
夷齐是何人。
独守西山饿。

白鼻□ 【蜗换马旁】

银鞍白鼻□。 【蜗换马旁】
绿地障泥锦。
细雨春风花落时。 ( 一作春风细雨落花时 )
挥鞭直就胡姬饮。 ( 直一作且 )

少年行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
白日球猎夜拥掷。 【毛求】
呼卢百万终不惜。
报仇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侠好经过。
浑身装束皆绮罗。
蕙兰相随喧妓女。
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衿自言不可有。
侠士堂中养来久。
好鞍好马乞与人。
十千五千旋沽酒。
赤心用尽为知己。
黄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来几度春。
一回花落一回新。
府县尽为门下客。
王侯皆是平交人。
男儿百年且乐命。
何须徇书受贫病。 ( 徇一作读 )
男儿百年且荣身。
何须徇节甘风尘。
衣冠半是征战士。
穷儒浪作林泉民。
遮莫枝根长百丈。
不如当代多还往。
遮莫姻亲连帝城。
不如当身自簪缨。
看取富贵眼前者。
何用悠悠身后名。

扶风豪士歌

洛阳三月飞胡沙。
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
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
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
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
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
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
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
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
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
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
一扬眉。
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
向君笑。
饮君酒。
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
桥边黄石知我心。

赠郭将军

将军少年出武威。 ( 后五字一作豪荡有英威 )
入掌银台护紫微。 ( 入一作昔 )
平明拂剑朝天去。
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
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
相逢且欲醉春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1-18
极力推荐: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第3个回答  2008-11-18
侠客行①

赵客缦胡缨②,吴钩霜雪明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④。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⑥,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⑦。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⑧。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⑨。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⑩。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⑾。

注释:
①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②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③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④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⑤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⑥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⑦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⑧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⑨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⑩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连横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连横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⑾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书阁下,意即写入正史。《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结合全文,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写史的人把侠客的功绩记下来流传后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祖隋时获罪徙西域。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一个富商家庭。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且“好剑术”,遍游蜀中山水名胜,直至二十五岁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徧干诸侯”,“历抵卿相”,希冀与统治阶层的人物接触,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现实却给了李白无情的打击。天宝初,李白已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及贺知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乱起,永王李璘率兵路过九江,邀请李白参加了他的幕府。李璘兵败被杀,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得归。两年后,李光弼率军讨伐史朝义,李白以六十一岁高龄还决意从军,终因衰病未能如愿,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便逝世了。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第4个回答  2008-11-18
http://www.erong.com/sc/?keyword=李白&nd=唐&keyword6=&page=2
第5个回答  2008-11-20
有好多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