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发展的深刻原因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受这一矛盾制约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表现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3、革命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反动落后的统治阶级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都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都会竭力反抗进步阶级的革命,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进步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目的。

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汉语词语,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5、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忠,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

扩展资料:

社会发展动力的运行过程:

由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的交互作用构成的动力机制给予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应当是适度的。“适度”包括向度、量度与协和度三个指标。向度即动力方向。从社会发展的动力方向来看,判断其是否适度,即视其是否与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

基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这一深刻根源的经济力、政治力和文化力,应有利于保障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有利于提高人类的需要层次及其满足程度,有利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共生。量度即动力的大小和强度。

人的需要以及作为需要之社会表现的利益追求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但需要层级的提升以及对需要满足程度的期望值必须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水平与程度相适应。动力不足的社会是呆滞的、缺乏活力的;而需要与利益追求无限制扩张和剧烈膨胀,则会引起社会无序和震荡。

适度动力将人们需要的满足和良好的社会运行秩序结合起来,既能激活人们追求合理利益的动力,又能将各种社会动力和活动控制在规则和秩序的范围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发展动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阶级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基本矛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7

社会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已发生的事件、经历的过程以及对这些事件和过程的记述。是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整个人类从事各种活动所造成的事物和过程的总和。同自然历史一样,社会历史是一种客观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社会历史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每一代人只能从前一代人那里获得既定的社会生产力,他们可以发展这种生产力,但必须以现有的生产力为基础。

因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但社会历史又有自已的特点。自然界的历史可以在没有人的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进展,而社会历史则是在具有意识、追求着自觉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社会历史同自然历史一样是一种客观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社会历史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以动物的意志为转移和它对整个社会历史过程具有的决定作用。

动物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每一代动物只能从前一代动物那里获得既定的社会生产力,他们可以发展这种生产力,但这种发展必须以现有的生产力为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动物的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社会历史具有连续性。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的连续性决定了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各种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动物在生产活动基础上所进行全部社会生活的连续性。

物种的延续是社会历史连续性的生物学前提,动物活动成果的积累和传递是社会历史连续性的社会条件。各代动物在进入历史活动时,总要继承前辈动物的活动成果,并通过自己的活动创造新的成果。

动物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成果积累表现为物质文明史,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积累表现为精神文明史。整个社会历史就是动物的活动及其成果的这种继承和创新、积累和传递所形成的绵延不断的发展过程。

社会历史的连续性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联系与更替实现的。社会历史的发展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只发生数量和规模上的变化,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时,属于同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动,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时,社会历史就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

这两种情况的交替出现就造成了社会历史阶段性的发展,使社会历史在总体上区分为彼此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历史时代。社会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的统一。 

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直线的前进过程,而是一个曲折的前进过程,有时还会伴随着局部的倒退。由于动物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不同、各种具体的社会条件不同,各个民族、部落、部族和国家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也必然存在着差异,以至在同一时期内不同的民族、部落、部族和国家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

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则是朝着同一的根本方向前进着的,不管地球上不同民族、不同部落、不同部族、不同国家处于怎样不同的历史阶段,将来都会进入社会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蜜蜂和蚂蚁已经进入共产主义阶段。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9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存在于人类经历的每一个社会形态之中,贯穿社会发展始终,是其他社会矛盾最为深刻的根源,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这两对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这两对矛盾被称为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再次,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因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阶级斗争推动了同一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其次,阶级斗争的作用更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质变过程中;最后,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集中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中。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贯彻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阶级分析的方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而社会革命则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的新旧更替是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社会革命不是指社会生活个别方面的变化,而是同整个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相联系的。它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革命的首要标志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中转到革命阶级手中。
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这就是说,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活跃易变的生产力则是它的终极动因。
(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社会革命的作用:首先,社会革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是阶级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和手段。其次,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再次,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超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改革及其根源
社会革命和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社会革命是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质的飞跃。社会改革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或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社会改革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革命性的改革;另一种是改良性的改革,也称社会改良。
社会改革的根源: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和途径,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会改革,作为历史观范畴,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所谓社会改革的普遍性,是指社会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人类有史以来 的各种社会制度之中,并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谓社会改革的特殊性,是指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社会改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三)社会主义改革
首先,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情况,这种情况有时甚至还很严重,不改革就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社会主义制度是对传统所有制的彻底否定,不可能一开始就十分完美,需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再次,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获得胜利的,无论是物质条件、精神条件还是制度创新的经验都很欠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问题。最后,世界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对峙、竞争的时代,科技发展十分迅速,经济竞争异常激烈,为适应这样的国际形势,世界各国都在改革,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通过改革适应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充分显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以邓小平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与革命有相似之处,所以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规定。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活动,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科学和技术的统称。科学和技术彼此密切相联,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这具体表现在它服务于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进动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形态的变迁上,具有增长知识、改善思维、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社会功能。
具体地来说:第一,科技改革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第二,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变革。第三,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变革。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技革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同时也意味着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全球问题”。
但“全球问题”决不能单纯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原因。全球问题是社会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产生同人们长期以来片面看待科技的作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相关。而造成全球问题更为主要的根源是各种社会因素。
全球问题的最终解决,不仅要依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的变革,依赖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也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合理利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13
社会的改革、经济、社会文化等。社会改革,依一定目标对社会体系进行变革的社会运动。它包括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两种形式。社会改革的途径可能是自上而下、也可能自下而上地进行。 简单地说,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 社会的文化结构主要是由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的,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基本结构。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
第4个回答  2018-12-01
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有:

1.社会基本矛盾:这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这是基于阶级对立的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革命:这是可以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4.改革:这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5.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