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丞相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如题所述

曹丞相

曹操 Cao Cao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汉丞相,爵至魏王;曹操去世后,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文学成就

    体裁

曹操诗歌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有所创新,如「薤露行」、「蒿里行」,古辞都是杂言,各曲仅为四句,曹操则改用五言来写,各十六句。五言诗以外,又长于四言诗。

《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本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内容思想

曹操用旧调旧题,描写新内容。汉乐府诗多着重塑造客观人物形象,曹操的乐府诗却突破诗人自我形象;汉乐府诗以叙事为主,曹操的乐府诗却以抒情为主。他没有形式上仿真乐府,而是学习民歌反映现实创作精神,用旧曲作词,既具有民歌的特色,而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性。

曹操善于以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抱负,雄心壮志,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部分诗中则杂有思忧难忘、人生朝露的消极情绪,还有宿命思想,又写了一些游仙诗。

曹操诗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脱胎自汉乐府民歌。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而是体现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夏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语言风格

    曹操诗语言多古朴质直,少华美词藻;情调悲壮,激昂慷慨;音调昂扬,气魄雄伟;形象鲜明,善用比兴。

      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胸襟,不加润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