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是怎样形成的?

如题所述

大海通常是蓝色的,你见过红海潮吗?红海潮来临时,海面上如同铺上了一层红毯子似的,从外观上看似乎很美丽,但对海洋中的生物来说,却是一场灭顶之灾。因为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在海面上这层漂亮的红毯子下面,大批的鱼类和其他生物要相继死亡、变质,随之而来的是阵阵难闻的臭味。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会告诉你,这是发生了赤潮。

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现象,是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而惭愧的。

有机物和营养盐(氮、磷、钾)是海洋植物所必需的成分和养料,但过多地输入这些物质,会使某些生物暴发性地繁殖起来,从而引起海水变色。当然,这种变色并非全是红色,它取决于在赤潮中占优势浮游植物种类,如夜光藻占优势的赤潮为红色,绿藻呈绿色,硅藻则呈褐色。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是有上水流的水域,特别是暖流内湾水域。赤潮一般发生在春夏季。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其成因尚未定论。科学家们认为,赤潮的起因是近岸海水中有机物污染所致。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但是,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食品、造纸和印染工业)和农业废水流入海洋后,再加上海区其他理化因素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时,赤潮生物便急剧繁殖起来,形成赤潮。

既然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海洋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为什么又会造成生物死亡呢?这是由于密集的赤潮生物或其胞外物质堵塞了鱼类的眼,可使之窒息死亡。同时由于赤潮生物的尸体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样会引起海水严重缺氧,甚至形成硫化物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如果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及其休眠孢子,或当赤潮生物死亡时所释放出来的毒素被海洋动物摄食、吸收后,就会造成中毒死亡。如果人食用了这种含毒素的海产生物,也可能造成中毒或致死。

进入海洋的有机物和营养盐除了能够引起赤潮、破坏生物资源、影响海洋生态平衡外,还能成为各种细菌和病毒的良好养料,因而促使其大量繁殖。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认为:纽约港由于接受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废物,细菌数目急剧增加。从1948~1968年的20年间,细菌数目增加了10倍。海水中的病菌还可以进入鱼、贝类的体内,有的可直接危害其发育,有的则通过鱼、贝类而进入人体,引起传染病。我国1988年春季上海市居民就由于食用了这种带病毒的毛蚶而引起甲型肝炎流行。

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海洋并沉入海底,还增加了将该海域变成“死海”的危险性。如波罗的海的某些海区底层已经无生命存在了。这是由于波罗的海属近乎封闭性内海,海水与大洋水的交换量极少,相反受陆地水的影响很大。大量的有机废水进入波罗的海后,除了海水中的生物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以外,这些有机物在分解时也要消耗掉大量的氧气,加上电体交换不良,氧气供应不足,致使水体出现了缺氧现象。有的海底部分海水中的溶解氧几乎为零,并出现了硫化氢,这时此海区就不会有生命存在了,也就变成了“死海”或“水沙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3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经常出现大面积的赤潮。受赤潮影响,这些海域中的鱼虾、贝类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十分惨重。更严重的是,当赤潮发生时,还有大批居民因食用海产品而出现腹痛、恶心等中毒症状,危及生命。
  赤潮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而出现急剧繁殖或大量地聚集在一起,使大面积的海水颜色发生改变的一种现象。在赤潮来临时,由于海洋生物的呼吸器官被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堵塞”,引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同时,浮游生物的急剧繁殖和海洋生物的死亡,又消耗了海水中大量的氧气,使海水变成生物无法生存的“死水”。赤潮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也相当严重。
  赤潮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人类经济与生活发展,引起河流及人工排污量增加,使许多海域中的营养物质大量过剩;二是大量人工养殖池废水排放,引起局部区域自身污染严重。另外,近年来海洋自然环境与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如海水流动性差、全球气温上升等,也会对赤潮的形成产生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