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一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主要写谁?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

如题所述

《丰碑》,又名《军需处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非长征)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冰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他的精神堪称楷模。
1.“丰碑”原指什么? 课文中指什么?
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课文中指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2.用——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外貌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到了军需处长死时是如此寒酸,从而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3.“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这是一个什么句?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是一个比喻句。从这句话体会到了将军当时的愤怒,对每个战士的关心爱护,反映了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赞扬了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4.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将军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感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军需处长的怀念与不舍之情,为了表达他深深的敬意所以为军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5.你想对文中的军需处长说什么?
军需处长,您真了不起,为了其他的战士您英勇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向您致敬。我们都应该发扬您舍己为人的革命主义精神,您是我心中永远不朽的丰碑。
编辑于 2020-03-18
查看全部2个回答
找画册设计,上阿里巴巴,厂家直销,源头厂货!
值得一看的画册相关信息推荐
画册设计阿里巴巴提供原料,生产,加工一系列服务,源头厂家利润高,优选采购批发平台阿里巴巴,采购批发找画册设计,新手开店拿货,一件代发,夜市地摊,超低折扣,低至1元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吃什么能长高?怎么长高?上海翌高医疗长高科学长高
值得一看的长高相关信息推荐
吃什么能长高?限「12-35周岁」多年临床研究发现,身材矮小对人生影响巨大,身定制自己的身高?高博士专属长高方案科学助高,个子矮/矮小/想长高,点击此处。
上海翌高门诊部有限公司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丰碑》讲了一件什么事?
红军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地前行,一位军长发现自己的军需处长冻死了,是因为军需处长 把棉衣发给了别人,自己身上没有预寒的衣物。将军震撼了,他相信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分为三部分1-2 3-13 14
59赞·1,218浏览
《丰碑》请用简短的话概括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丰碑》主要讲了红军过雪山时,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别人,而自己却因为没有棉衣而冻死的故事。 喜欢这种手法。这样写使得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44赞·3,128浏览2017-12-15
你怎么理解丰碑”一文
1、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解析】 这是将军走在前面,看到的一位老战士已冻僵的样子。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讲这位老战士冻死在那里。从“倚靠光秃秃的树平坐着”,可以想象到他当时可能是由于疲劳,坐在那儿歇一会儿却再也站不起来了。第二句话是讲老战士牺牲时的神态。这是一个长句子,分为两层:前面四个分句讲他确实冻僵了,大雪已经落满了他的全身;后面几个分句讲他牺牲前似乎在抽烟,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还是很镇定、安详的。第三句话是讲老战士身上的穿着,从“单薄破旧”等词语可以看出他的衣服是十分少的,也从中可以看出他是被冻死的。这三句话是按观察顺序写的。   2、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解析】 “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丰碑”,高大的碑,比喻不朽的功绩。这句话含义深刻。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3、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解析】 这句话连续用了四个“可能”,说明红军将会遇到很多、很大的困难,不仅是恶劣的天气,还有残酷的战斗以及粮食、衣物的缺乏、不足等困难。   4、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解析】 “将军愣住了”,是因为冻死的是军需处长,这出乎他的意料,“缓缓”说明当时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又激动的,沉重的是军需处长被冻死他感到内疚,激动的是他为红军队伍中有这样严于律己的好干部而自豪,所以“他久久站在雪地里”,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和敬意。   5、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解析】 “那声音”是指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是指战士们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鼓舞后,决心更好地完成任务,革命到底。胜利肯定属于红军队伍,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这支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丰碑》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通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节作者先从外貌、神态和衣着三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冻僵了的红军老战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单薄破旧”,其神态“十分镇静”、“十分安详”。接着第8-12小节在描写将军见了这位冻僵老战士之后的情感变化过程中,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最后在第13小节里写这位军需处长在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如何帮助学生从认识这“好似一尊塑像”的红军老战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内在品质,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我校老师在教学《丰碑》一课时,利用了教材中的三处思维空间,运用“反刍法”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学进入到第11小节的时候,教师用一道过渡题: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以后,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自读课文第12小节。   在儿童自读课文第12小节后,抓住第一个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想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同时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一会儿功夫,学生纷纷举手:   “将军想:他就是军需处长?太意外了!”   “将军想:我还未了解情况,就先发火,错怪了老人,真渐愧。”   “多好的老人呀!为了保证战士们有棉衣穿,自己宁可穿单衣结果冻死了!”   “将军想:军需处长真了不起,我们红军部队有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真值得骄傲和自豪。”   教者此时话锋一转:“大家再轻声读第12小节,仔细体会将军的这些想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怎样读才能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读出来?”   学生边读,边寻找,边体会。像课文中的“愣住了”“眼睛湿润了”“跟云中山化为一体”……这样难以理解的词句,因为有了前面想象的铺垫,学生也都自己读懂了。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将军情感变化的过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也理解了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这时教者抓住时机,引导儿童“反刍”第7小节:“当你读到这里,觉得军需处长除了不怕牺牲外,还有什么高尚品质?”   通过讨论把学生从“老战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的初步认识,提高到军需处长还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高度来理解。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这样通过“反刍”第7小节,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更加鲜明了。   学生“反刍”第7小节以后,教者抓住第二个思维空间,再次引导:“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的呀,他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同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了军需处长在风雪弥漫的天气里坐在树下借火吸烟的图画。   学生一边看着屏幕上的图画,一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有的说:“军需处长看着红军战士穿着棉衣,大踏步地从他面前走过,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会对战士们说,加油啊!翻过云中山就是胜利!我吸口烟,歇一会儿,马上赶上你们!”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只要战士们有棉衣穿,不挨冻,我就是冻死了也心甘!”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我牺牲了不要紧,有这么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继续革命,长征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   这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军需处长牺牲前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对自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感到十分快乐,充分表现了他忠于职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后第二次“反刍”第7小节:“轻声读第7小节,从军需处长的姿势、神态、衣着,体会他的忠于职守,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的高尚品质。”   通过阅读、体会,又把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一步:军需处长不仅有“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而且有“忠于职守、乐观自信”的精神。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作者是怎样歌颂军需处长这些高贵品质的呢?大家自读第13小节。”   由于有了上面的两处想象做铺垫,学生对“晶莹的丰碑”是什么,都十分清楚,无须教师作任何解释。   突破难点以后,教师抓住第三个思维空间,继续引导儿童想象:“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他们可能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时候学生想象的翅膀已经完全展开了:   “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十分难过,多好的老人呀!你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   “红军战士一定会个个捏紧拳头表示决心,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时教师引导儿童概括: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既使战士们感到难过,又使战士们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话锋一转:“作者是怎样把战士们的这种情感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大家读第14小节。”   学生读着读着,知道了:“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就是战士们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情感变化的表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部队还会属于谁呢?”就是将军由“担心”到充满必胜信心的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过描写将军“听到的”和“想到的”来表达将军、干部、战士们情感变化的过程的。这样又把对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激励后人”的新高度。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感情!”   经过三次想象,三次“反刍”,军需处长那高大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姿势、神态、衣着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那些相关的词语、句子、句式,在涌动着生命力的真情实感的诵读中,也一起积累到同学们的记忆里。   [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发出思维能力,就此学此是一种感知、认知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发挥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层次发掘,要想得自然、流畅、合增又合理就必须做到对“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发开来,想象到“彼”,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又一个层次,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启发学生想象要找到台适的“发散点”,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而得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自会展开,否则便会出现启而不发、唤而不应的情况,因为不是任何事物的任何一点都能激发出人的想象的。这一课中,翟老师找准了“发散点”,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效果极佳。]
8赞·289浏览2016-02-09
丰碑一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留给自己,把棉衣都给了别人,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可他的神情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因为他知道自己会死,他的事迹感动了战友,红军长征取得胜利课文最后写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对这句话我们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对于当时的环境,冰雪本身是晶莹的,而联系军需处长的做法和军长及其他战士的表现(泪水润湿了他的眼睛),我们又可以感受到这里“晶莹的丰碑”指的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军长和战友们心中永存的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无比崇敬,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后来者,对军需处长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永远的缅怀。
41赞·2,352浏览
丰碑的赏析
1、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解析】 这是将军走在前面,看到的一位老战士已冻僵的样子。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讲这位老战士冻死在那里。从“倚靠光秃秃的树平坐着”,可以想象到他当时可能是由于疲劳,坐在那儿歇一会儿却再也站不起来了。第二句话是讲老战士牺牲时的神态。这是一个长句子,分为两层:前面四个分句讲他确实冻僵了,大雪已经落满了他的全身;后面几个分句讲他牺牲前似乎在抽烟,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还是很镇定、安详的。第三句话是讲老战士身上的穿着,从“单薄破旧”等词语可以看出他的衣服是十分少的,也从中可以看出他是被冻死的。这三句话是按观察顺序写的。   2、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解析】 “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丰碑”,高大的碑,比喻不朽的功绩。这句话含义深刻。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3、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解析】 这句话连续用了四个“可能”,说明红军将会遇到很多、很大的困难,不仅是恶劣的天气,还有残酷的战斗以及粮食、衣物的缺乏、不足等困难。   4、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解析】 “将军愣住了”,是因为冻死的是军需处长,这出乎他的意料,“缓缓”说明当时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又激动的,沉重的是军需处长被冻死他感到内疚,激动的是他为红军队伍中有这样严于律己的好干部而自豪,所以“他久久站在雪地里”,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和敬意。   5、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解析】 “那声音”是指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是指战士们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鼓舞后,决心更好地完成任务,革命到底。胜利肯定属于红军队伍,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这支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丰碑》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通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节作者先从外貌、神态和衣着三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冻僵了的红军老战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单薄破旧”,其神态“十分镇静”、“十分安详”。接着第8-12小节在描写将军见了这位冻僵老战士之后的情感变化过程中,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最后在第13小节里写这位军需处长在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如何帮助学生从认识这“好似一尊塑像”的红军老战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内在品质,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我校老师在教学《丰碑》一课时,利用了教材中的三处思维空间,运用“反刍法”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学进入到第11小节的时候,教师用一道过渡题: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以后,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自读课文第12小节。   在儿童自读课文第12小节后,抓住第一个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想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同时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一会儿功夫,学生纷纷举手:   “将军想:他就是军需处长?太意外了!”   “将军想:我还未了解情况,就先发火,错怪了老人,真渐愧。”   “多好的老人呀!为了保证战士们有棉衣穿,自己宁可穿单衣结果冻死了!”   “将军想:军需处长真了不起,我们红军部队有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真值得骄傲和自豪。”   教者此时话锋一转:“大家再轻声读第12小节,仔细体会将军的这些想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怎样读才能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读出来?”   学生边读,边寻找,边体会。像课文中的“愣住了”“眼睛湿润了”“跟云中山化为一体”……这样难以理解的词句,因为有了前面想象的铺垫,学生也都自己读懂了。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将军情感变化的过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也理解了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这时教者抓住时机,引导儿童“反刍”第7小节:“当你读到这里,觉得军需处长除了不怕牺牲外,还有什么高尚品质?”   通过讨论把学生从“老战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的初步认识,提高到军需处长还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高度来理解。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这样通过“反刍”第7小节,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更加鲜明了。   学生“反刍”第7小节以后,教者抓住第二个思维空间,再次引导:“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的呀,他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同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了军需处长在风雪弥漫的天气里坐在树下借火吸烟的图画。   学生一边看着屏幕上的图画,一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有的说:“军需处长看着红军战士穿着棉衣,大踏步地从他面前走过,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会对战士们说,加油啊!翻过云中山就是胜利!我吸口烟,歇一会儿,马上赶上你们!”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只要战士们有棉衣穿,不挨冻,我就是冻死了也心甘!”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我牺牲了不要紧,有这么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继续革命,长征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   这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军需处长牺牲前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对自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感到十分快乐,充分表现了他忠于职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后第二次“反刍”第7小节:“轻声读第7小节,从军需处长的姿势、神态、衣着,体会他的忠于职守,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的高尚品质。”   通过阅读、体会,又把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一步:军需处长不仅有“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而且有“忠于职守、乐观自信”的精神。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作者是怎样歌颂军需处长这些高贵品质的呢?大家自读第13小节。”   由于有了上面的两处想象做铺垫,学生对“晶莹的丰碑”是什么,都十分清楚,无须教师作任何解释。   突破难点以后,教师抓住第三个思维空间,继续引导儿童想象:“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他们可能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时候学生想象的翅膀已经完全展开了:   “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十分难过,多好的老人呀!你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   “红军战士一定会个个捏紧拳头表示决心,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时教师引导儿童概括: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既使战士们感到难过,又使战士们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话锋一转:“作者是怎样把战士们的这种情感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大家读第14小节。”   学生读着读着,知道了:“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就是战士们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情感变化的表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部队还会属于谁呢?”就是将军由“担心”到充满必胜信心的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过描写将军“听到的”和“想到的”来表达将军、干部、战士们情感变化的过程的。这样又把对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激励后人”的新高度。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感情!”   经过三次想象,三次“反刍”,军需处长那高大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姿势、神态、衣着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那些相关的词语、句子、句式,在涌动着生命力的真情实感的诵读中,也一起积累到同学们的记忆里。   [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发出思维能力,就此学此是一种感知、认知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发挥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层次发掘,要想得自然、流畅、合增又合理就必须做到对“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发开来,想象到“彼”,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又一个层次,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启发学生想象要找到台适的“发散点”,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而得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自会展开,否则便会出现启而不发、唤而不应的情况,因为不是任何事物的任何一点都能激发出人的想象的。这一课中,翟老师找准了“发散点”,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效果极佳。]
176赞·4,169浏览2020-01-13
拼多多,二年级读书小报大全品牌特卖,优质精选
值得一看的读书小报相关信息推荐
点击下载了解更多详情
下载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拼多多,安全小报手抄报正品低价,爆款1折起!
值得一看的小报手抄报相关信息推荐
点击下载了解更多详情
下载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男军人的老婆叫军嫂,那女军人的老公应该叫什么
曾几何时,解放军宣传机构为了提升男军人的配偶的社会知名度,推出了“军嫂”一词,而且在这十几年一直流行
821条回答·27,776人在看
端午节“申遗”十周年,韩国真的抢了我们的端午节吗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今年是端午节申遗成功的第十个年头,而今年的端午节也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九个,触景生情,让
3,935人在看·22赞
赵飞燕有多重
喜脑弓子
弓子喜脑,让你脑洞大开
关注
489,111播放
为什么说成熟的双鱼座最可怕?
双鱼座性格成熟稳定,有些人说双鱼座最可怕的原因在于双鱼座就是现实版的林黛玉,作得让人难以忍受。双鱼座
43条回答·4,475人在看
少吃饭不锻炼真的会瘦吗?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单单是不吃晚饭是无法减肥的,也许有效,但往往会造成营养不良或很容易反弹,对人体健康
10,037条回答·68,771人在看
蛙声蝉鸣,今日立夏,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今天,迎来立夏节气, 它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七个节气。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三
2,993人在看
最降得住狮子座的星座是哪个?
96条回答·21,858人在看
为什么“家集”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从家集看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音声 世家原指世代有禄位之家,是从政治着眼;后来泛化,亦可指称以某种专业世代相承的家族。“我们这一门有一种做诗的家风。”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自豪地说。冯友兰的祖父冯玉文
1,335人在看
为什么说水瓶座很吸引天蝎座?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十二星座中,天蝎
28条回答·3,537人在看
杨幂魏大勋疑似恋情曝光,你看好这对CP吗?
我是比较看好这对cp的。两个人现在都是单身谈恋爱也无可厚非。杨幂虽然离婚,有过一段婚姻,但是这并不妨
1,972条回答·33,023人在看
慈禧为什么一定要杀珍妃?
众所周知,光绪皇帝一生中共一后两妃,后为隆裕皇后,两妃即与隆裕一起进宫的瑾妃、珍妃姐妹。瑾妃、珍妃的
115条回答·4,151人在看
古人喝茶与现代有什么不同,哪个朝代喝茶最多讲究
茶,这一片小小的叶子,一度成为古代中国的象征。直到今天,茶依然是我国一张亮丽的名片。那么,我国又是如何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的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8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非长征)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冰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他的精神堪称楷模。

1.“丰碑”原指什么? 课文中指什么?

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课文中指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2.用——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外貌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到了军需处长死时是如此寒酸,从而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3.“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这是一个什么句?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是一个比喻句。从这句话体会到了将军当时的愤怒,对每个战士的关心爱护,反映了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赞扬了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4.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将军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感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军需处长的怀念与不舍之情,为了表达他深深的敬意所以为军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5.你想对文中的军需处长说什么?

军需处长,您真了不起,为了其他的战士您英勇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向您致敬。我们都应该发扬您舍己为人的革命主义精神,您是我心中永远不朽的丰碑。

第2个回答  2020-03-18
红军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地前行,一位军长发现自己的军需处长冻死了,是因为军需处长 把棉衣发给了别人,自己身上没有预寒的衣物。将军震撼了,他相信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分为三部分1-2 3-13 14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