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鼎盛时放弃三足鼎立的机会,为什么没兵权之后又选择了造反?

为何韩信最后选择造反?

因为韩信天真地以为刘邦会善待他,却没有料到刘邦会如此决绝,不仅收了他手中的兵权,甚至还要杀死他。因此即使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了,韩信依旧要起来反抗刘邦,以示自己的清白,只是刘邦早已对他起了杀心,巴不得有机会可以收拾韩信。

其实以韩信的谋略和聪明程度,并不会把刘邦的知遇之恩放在现实利益之上。韩信之所以没有自立为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旧观念的存在,因为韩信相信刘邦不会对诸侯王下手,所以韩信以为当上了齐王,刘邦就不会动他,因为当时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各诸侯国都相互讨伐,只是缺了一个共主罢了。

当然韩信还是想得太简单,刘邦和吕后的政治才能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楚汉之争刚结束,刘邦就立刻对韩信下手了,他用计收了韩信的兵权,就等同与废了这个有名无实的诸侯王。没有了兵权在手的韩信就算再厉害,也敌不过刘邦的大队军马,所以他最后也只能接受自己失败的命运。

另外韩信的军队其实就等同于是刘邦的军队。打败项羽以后,刘邦用突然袭击的方法收走了韩信的军队,并没有引起丝毫的震动,说明这支军队的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领导是刘邦而不是韩信。更为重要的是,韩信手下带兵的将领曾经是刘邦的部下,一直是对刘邦忠心耿耿,韩信自立为王,必须首先解决了这两个人的问题。假如这两个人反戈一击,韩信立刻就会变成孤家寡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韩信其实本来没有造反之心的,都是当时的形势所迫,是刘邦先下的手。

韩信以为刘邦会好好的对待他,毕竟韩信为刘邦得到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没有料到刘邦会如此小气。

刘邦认为韩信的军事能力实在是太高了,从韩信被称为“兵神”就可以看出来,他觉得韩信不可能愿意一辈子当他的下属,所以他要先下手。所以他不仅架空了他的军权,还想置他于死地。

因此,即使他已经不可能东山再起了,但是韩信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就算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要起来反抗刘邦。

但刘邦想杀他不是一天两天了好不容易逮到了机会,是不可能顾念往日情分放他一马的。韩信没有脱离刘邦自立为王是因为韩信觉得当时天下本就大乱,时局动荡,每个诸侯都想当王,但是又没有那个能力,只能只能找一个大家都服气的王,刘邦正好就是那个人。所以刘邦不会对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下手,韩信以为刘邦既然已经封他为齐王,也就意味着刘邦不会动他。

事实证明,是韩信太小看刘邦和吕皇后了。楚汉之争结束后,刘邦就开始计划收拾韩信了。他先架空了韩信,失去了兵权的韩信,即使他再强大,也不可能单枪匹马的打败刘邦的三十万大军,等待他的只有失败。

而且,项羽失利后,刘邦十分突然且迅速的收了韩信的兵马,在军中却没有激起丝毫的波澜,这证明了军队中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上司只有刘邦。

更重要的是,韩信的将军都是刘邦给他分配的,对刘邦十分忠心,如果韩信没有搞定他们的话,就算自立为王了,他们组也有临阵倒戈的可能,那到时候韩信就真的是瓮中之鳖了。

第2个回答  2019-10-09
因为韩信在势力最强大的时候,他是没有反心的。他后来之所以选择造fan,是因为形势所逼。
第3个回答  2019-10-08
因为那时候韩信才幡然醒悟,这时候他选择了造反,但已经晚了。其实这就好比很多人在经济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不选择创业,等经济形势变差自己失业了才开始创业。一句话,都是被逼的。
第4个回答  2019-10-09
这是因为韩信不得不放弃机会,是因为当时的局面,如果不得不放弃的话,他会损失的更多,更甚至会要了自己的生命,在后来想要造反的时候已经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