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人们喜迎新春的诗句。百度知道吗?

如题所述

1、《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除夜雪》——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小草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3、《共内人夜坐守岁》——南北朝徐君倩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译文:除夕之夜,家人共坐,欢乐多多但尚未尽兴,故酒儿一杯又一杯。喝着用桃子泡的酒,吃着用杨梅做馅的粽子。

4、《杜位宅守岁》——唐代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译文:除夕来到兄弟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

5、《守岁》——唐代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译文: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岁月使宫廷更加美丽。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9

腊月初,人们开始打扫卫生,以迎新春。清代诗人蔡云在《吴歈》中写道:“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年末岁尾,百姓希望来年五谷丰登,有“祭灶”风俗。晚清诗人罗昭隐这样描述:“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除夕守岁,一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最早以守岁习俗为题材的诗歌,大约是南朝梁代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夫妻在除夕夜等待东方第一朵朝霞,就算头上佩戴着沉重的首饰也精神百倍。

苏轼的《守岁》写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宋代席振起也有同名诗歌《守岁》:“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守岁诗里也不乏悲凉之作,最有名的当属陆游在除夕夜留下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成为了千古绝唱。

再如文天祥的《除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酒,挑灯夜未央。”字句间流露出他在元政权大牢中度过最后一个除夕的一丝寂寞、悲怆。

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说:“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7
春草满庭吐秀
百花遍地飘香

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春到碧桃树上
莺歌绿柳楼前

几行柳绿山川秀
一树梅红天地春

春潮涌起千江雪
海域探来万斛珠

瑞雪映兆丰稔岁
神驹腾跃吉祥年

千山齐唱迎春曲
万水同吟幸福歌

东风迎新岁
瑞雪兆丰年
学校用联
玉龙吐宝庆吉日
金凤含珠贺新年

笛弄梅花曲
莺啼杨柳风

禹地花明春柳绿
尧天日丽晓霞丹

元日有杯皆进酒
春来无处不飞花

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人梯巧搭登攀路
心血勤浇栋梁材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枝上黄鹂送好音
窗前细雨传春讯

白雪纷飞梅吐艳
红霞绮丽岁争荣

爆竹传笑语
腊梅吐幽香

风卷雪花辞腊去
香随梅蕊送春来

五岳红梅开盛世
九州瑞雪兆丰年

尊师爱生风尚美
勤学苦练气象新

兢兢业业育桃李
勤勤恳恳做园丁

寒尽桃花嫩
春归柳叶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3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4个回答  2019-02-0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