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自强不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1. 描写自强不息的四字成语

朝乾夕惕 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得失在人 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将勤补拙 以勤奋弥补笨拙。

出处: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开花结果 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现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开花结果自馨香。”

驽马十驾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出处:《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日乾夕惕 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

出处: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事在人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自强不息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求人不如求己 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付出一份劳力就得一分收益。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2. 自强不息的成语解释

自强不息 zì qiáng bù xī:

字面意思: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深层次的意思: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出处:

1. 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自强不息名言如下:

1.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3. 怨天尤人——《论语·宪问》

4.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5.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6.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 关于自强不息的成语

关于自强不息的成语有: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发奋图强、闻鸡起舞、焚膏继晷

一、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自】:《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死亡所寄,不吃不睡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刻苦努力

二、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译文】:(苏秦)读书想睡觉,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流到脚。

三、发奋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释】: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自】:《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四、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译文】:半夜听到荒鸡叫,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了。’于是起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五、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译文】:点上灯烛夜以继日,恒兀过完年。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