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鲁儒骂了什么

如题所述

嘲鲁儒骂了什么介绍如下:

李白主要讽刺了儒生只会死读经书,却不懂经邦治国之策。简单来说,就是骂儒生迂腐,充其量只是个腐儒。

《嘲鲁儒》是李白在唐开元末年初游东鲁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正如诗题所说,这首诗讽刺的对象便是“鲁儒”,也就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李白主要讽刺了儒生只会死读经书,却不懂经邦治国之策。简单来说,就是骂儒生迂腐,充其量只是个腐儒。全诗采用以古喻今和对比的写法,用典贴切,讽刺辛辣,是李白水平很高的一首讽刺诗。

《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首先,诗的前四句“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为一部分。它的意思是说,和东鲁那些白发苍苍的儒生们交谈,他们必然会和你谈论《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儒家的圣贤之书,其中章句张口就来。但是你要问他们经邦治国的策略,他们就如坠烟雾,茫然不知了。可见李白在开篇便以辛辣的语言,讽刺了儒生的迂腐。

然后,中间四句“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则是第二部分。意思是说,儒生们出门脚下一定要穿着文饰考究的远游履,头上则必戴平整端重的方山巾,沿着直道缓缓迈步,还没抬脚,先扬起了一片尘土。可见李白这里是讽刺了儒生故做庄严的神态,通俗点说,就是李白骂儒生徒有虚名、徒有其表。

最后,诗的末六句“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则是李白对以古喻今和对比写法的运用。意思是说,当年秦朝丞相李斯,早就不重用褒衣博带的儒生。你们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而我则要效法叔孙通,去干一番辅弼朝廷的事业,与你们不是同一类人物。既然你们不知时变,还不如回到老家的汶水边上种田。

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记载: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叔孙通曾到鲁地招集一批鲁生,为刘邦在秦仪的基础上重订朝仪,当时有两个儒生不肯去,说他的做法“不合古”。叔孙通讥笑他们说:“你们真是鄙儒,不知时变”。可见李白在末六句中主要是讽刺了儒生们的迂腐,不知变通。至于说让他们回家种田,则很明显是文雅的骂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