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重庆人打死不愿认为自己是“四川人”

如题所述

打死也不承认,因为我们是中国人、重庆人。而非四川人,要跟着时代步伐前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8
本来现在就不是,难道还要屈打成招?
第2个回答  2017-12-15
1、历史原因。 19世纪末西部地区重庆率先开埠,英美俄法德日建立领馆。193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为抗战时期中国的首都(陪都)。1949年解放后,重庆仍为中央直辖并为西南大区驻地直至1954年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降为省级市,并入四川省。1997年,中央决定四川省重庆市恢复为中央直辖市,重庆第3次成为直辖市。从历史上来看,重庆多次成为当时中国的直辖市。
2、城市贡献。且不讲作为二战英雄城市和反法西斯远东指挥中心对民族救亡的贡献。重庆是解放后全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上海、武汉、重庆、沈阳),有冶金、化工、机械、仪表制造等较为强大的重工业,以及医药、纺织、食品等较为齐全的轻工业。产出占比大,上缴税收贡献更大,因此重庆不仅为全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对原四川省的经济发展长期付出重大输血和供养。 虽然解放后几十年重庆长期缺乏建设支持和休养生息,但即使到了1989年,忍辱负重的重庆工业在四川省内依然成绩赫然,改革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重要经济实力排序要览》一书中,国家统计局发表的分省20强资料显示:四川省产品销售收入前20名工业企业,重庆占九席;全川工业净产值、利税总额20强企业,渝企各为八家;而在全省全员劳动生产率20强企业中,重庆地区企业高达十一户。
3、情感原因。四川省不惜动用一切行政资源和行政手段打压重庆(以及可能并入未来重庆范围的其他地市),发展中一切回避重庆、人为遏制重庆。 四川和成都大肆挖墙脚,不断将原重庆的工业企业迁至川西尤以成都为主,严重削弱了重庆工业。七五、八五的三线企业搬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成都的航天工业基础本不及重庆。成都原来只有一家始建于一五时期的新兴仪器厂(719厂)r。而重庆除了拥有卫星遥测设备厂(巴山仪器厂),在江北、石桥铺等地布点有航天研究所、计量站等,另外,长空工业公司、江北工业公司均属航天系统。位于达州-万源崇山峻岭之间的“白沙工农区”,计划经济年代是国家强大航天工业基地之一。由于距离重庆相对成都更近,国家三线办规划将其搬迁重庆,并拟组建航天工业第七研究设计院(或“西南航天设计研究院”)。已经在石桥铺动工兴建062科研基地和064科研基地了(参1987年《重庆年鉴》)。成都恁是将这个062基地弄过去,就是今天的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设计院。并且将江北、石桥铺的航天研究所、计量站,以及长空工业公司、江北工业公司也一并迁往。只给重庆留下了一家巴山仪器厂和半个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而成都几乎是从零开始,一夜之间建成国家重要的航天科技工业基地。 建国初,重庆高教在西部可以说有绝对的优势,不论是高等学校数量,还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后来,四川借国家对高校的院系调整,强行拆分和搬迁重庆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民间,重庆老百姓对此哀声载道,"重庆挣钱,成都花钱"、"重庆为四川打工43年"的说法很是流行。成都拿着各地上交的税收把府南河打造成市民游览休闲的人间天堂,而负重前行、直辖之初的重庆,却被到此一游的外地游客戏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老工业基地对共和国贡献不菲,对四川省进贡也从来不少,却落得如此积贫积弱,而成都人对重庆老大哥却长期混淆舆论、更无半点感恩敬人之心,实在令人义愤填膺!
4丶性格差异。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好?但重庆人比较直爽、阳光而成都人爱耍小聪明,使阴招,所以有一部分重庆人看不惯成都人,同样的,也有一部分成都人也看不惯重庆人,所以这就造成重庆人不说自己是四川人的原因。
5、现实原因。1997年以后,重庆恢复成为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重庆人也可以正大光明地说自己是重庆人了。重庆近十几年快马加鞕往前狂奔,以期补回历史欠帐。现在很多人说直辖后城市建设翻天覆地,其实也只是补历史挪下的太多欠帐。
第3个回答  2020-11-23
四川(巴蜀)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区划,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地域和文化上的认识及身份认同,从地域文化上讲,1997年以后,川渝其实是分成了两个“四川”,但重庆分得的半个四川(川东),重庆人把它统称“重庆”。这从行政区划上是没错的,但问题是,重庆这个词从历史文化上并不能代替巴蜀四川(比如川江,不能被替换为“渝江”),所以是(直*辖)造成了一种历史身份认同上的割裂
第4个回答  2019-03-12
重庆人有点小家巴适的,这种表现搞笑得很。在搬出四川盆地之前…… 哈哈哈哈哈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