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对李白的感情

如题所述

高适对李白的感情非常深厚,李白与高适是文学上的知音和挚友。

李白和高适相识于744年,由杜甫引荐。当时,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他们一起登禹王台,煮酒论文,登临凭吊,狂歌痛饮。这次同游让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后,二人的友谊出现了裂痕。高适支持永王李璘,而李白则支持肃宗李亨。

在李璘与李亨之间的矛盾中,高适和李白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这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紧张。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保持着对彼此的尊重和关心。李白和高适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段珍贵的友谊。他们的诗歌相互呼应,互相赞美,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话。

在唐朝文学的瑰宝中,李白和高适两位诗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他们相识于744年,由杜甫引荐,三人同游梁、宋,一起登禹王台,煮酒论文,凭吊古迹,狂歌痛饮。这次相遇让他们的友谊在文学的殿堂里绽放出绚烂的光彩,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

李白和高适的友谊是文学史上的佳话。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彼此的诗歌相互呼应,互相赞美。他们的友谊不仅仅是在文字上的相知,更是生活中的知己。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之间的友谊是极为珍贵的,而李白和高适的友谊更是难能可贵。在安史之乱后,李白和高适之间的友谊受到了严重的考验。这种友谊不仅在文学上,更是在人性的高度上展现出了它的光辉。

高适介绍

高适(704年—765年,详见人物争议目录),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寓居梁宋一带,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才由人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天宝十一载(752年),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任掌书记。天宝十四载(755年),任绛郡长史。

至德元载(756年),擢谏议大夫。不久任淮南节度使,奉命讨伐永王李璘。乾元二年(759年),拜彭州刺史。上元元年(760年),转蜀州刺史。广德元年(763年),就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摄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应召回京,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高适去世。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既承载了恢弘豪迈的盛唐气势,又流露出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异的特质。他在第一次长安应试失意之后,选择客居宋中,此时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滋生的深沉的失落与悲慨。

使得其作品呈现出一种苍凉与悲切的艺术风格。游于燕赵之时,诗人所见多令人愤怨之事,他以饱含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蓟门五首》等一系列揭露现实的诗作。寓居淇上之时,他有感于田园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山水田园诗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