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就和拟人有什么区别?

比如 可怜楼上月徘徊,其中的可怜是移就还是拟人?

一、修辞手法不同

1、移就

“移就”,指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 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具有使文句更简洁生动、使语句表达力强、给人想象的空间给人以无穷诗意的作用。

2、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二、表达作用不同

1、移就

总用法而言之,移就看着好像用词不当,但正是这种不当,却创造出了一种美丽,创造出了一种意境,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情调,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但是移就修辞格偶一为之,会使人觉得新鲜有趣,然而用多了不但不会使人感到惊奇,反而会使人生厌,所以要避免在一篇文章中大量运用移就手法。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描写方法分类不同

1、移就

1)移人于物

一移人于物。把描写人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物,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2)移物于人

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人。

3)移物于物

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乙事物。

2、拟人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拟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移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是拟人

移就和拟人区别
所谓“移就”,就是两个事物相关联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移过来修饰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人性”移于“物性”。例如:①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李白《菩萨蛮》)②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张 洁《挖荠菜》)例①把原属于人的感受的词语“伤心”移用于“绿色”。例②中的“懒洋洋”原形 容人没精打采的样子,这里却移来形容“筷子”,简洁地表明饭菜不合口味,吃饭情绪不高,连筷 子也懒得举的情态。二、“甲特性”移于“乙特性”。例如:③吴淑兰的心,被革命竞赛的热情燃 烧着,早已飞回她的队员中去,飞到田野里去了。无论张腊月和她的队员们怎样苦苦劝留,说什么 也留不住。(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④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再和谐不过的。(《威尼 斯》)例③中的“燃烧”本来是指可燃物着火的样子,这里移来形容人的心情被某种情形激动着, 达到了非常高涨的地步。例④中的“节奏”本来是音乐方面的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 强弱、长短的现象。这里用来说明建筑物色彩的浓淡强弱和位置高低错落的情况。移就,从表面上 看,它似乎是“张冠李戴”,其实是“移花接木”。移得好,可以使文章语言具有新鲜、简炼、生 动形象的特点。移就大多是把表达人的思想观念的词语移用于其他物体上面,在这点上它跟“ 拟人 ”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从内容 上看,“拟人”重在把物人格化,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移就”则是把甲性状词语移属于乙 ,重在移而就之,它不把事物人格化,也就是不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例如:⑤……竹子不象松树 那样爱摆大架子,而是平易近人,只要房前屋后有一点空隙,它都可以安之若素,并且一年到头陪 伴你而从不变色。(马南邨《燕山夜话》)此例为拟人。“竹子”本来是一种植物,这里却把它当 作人来写,说它不爱摆大架子,说它平易近人,说它安之若素,还说它肯陪伴你。把竹子写得有性 格,有理智,有感情。而例②中将“懒洋洋”移去修饰“筷子”,是为了表达饭菜不合口味的情状 ,并不是把筷子直接当作人来描写。(二)从形式上看,“移就”的语言成分限于表性状的词语( 主要是形容词),在句子结构中大多充当定语;而“拟人”所选用的词语,在句子中大多作谓语。 总之,“移就”是把属于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性状而物不变;“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而物变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