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的故事

(100)字

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只持续了 103天即被扼杀,故亦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颐和园时,光绪帝也必须跟随同来,住在玉澜堂。为了严密控制光绪帝,慈禧命人在王谰堂前后左右修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站岗。此时的玉澜堂被全面封闭起来,活像一座监狱,光绪在这里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近百年来,原为囚禁光绪帝用的砖墙已拆去不少,王澜堂也基本上恢复了皇帝寝宫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霞芬室和藕香榭)内的暗墙仍然保持原样,作为与戊戌变法有关的遗迹供人参观。

2. 关于铜牛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3. 铜牛的六大传说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传说四:天上人间话铜牛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为天河。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昆明湖东堤岸边设置了"牛郎",那么织女又在何方?据有关史料记载,昆明湖西侧有"织耕图",以此象征"织女"。据民间传说,在昆明湖西墙外某一菜园里,曾发现了"织耕图",的踪迹。有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有三个字"织耕图"和乾隆御笔的方印,这织女如何在西墙外?据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为晚清府腐败无能,颐和园 遭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劫难,很多珍贵文物遭受破坏,被偷盗哄抢很多,有一些流失园外,也就不足为奇了。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贪图享乐的慈禧太后,则把自己比作天上国母王母娘娘。在扩奸建颐和园,她曾传下御旨,要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 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宫天河,当然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为此,她见昆明湖东堤已经安置了铜牛,能够象征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旁边,建起了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好冲着织女亭所在方向,以昆明湖(天河)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织女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15
画皮

有一天早上,太原的王生在路上走着,突然遇到一位女子,提着包袱独自在赶路,看上去似乎举步维艰,不胜悲苦的样子。

王生赶忙跟上去,一看,竟然是一位年芳十六的妙龄女子,美艳绝代,楚楚动人。王生顿时心花怒放,神魂颠倒,于是就凑上前去问她:“您怎么会一个人独自赶路呢?”

女子说:“你不过是一个路人罢了,素不相识的,哪里能解得了我的忧愁?问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王生说:“假如能帮上一点忙,小生在所不辞。”

只见女子神色黯然,幽幽地说:“我的父母为了攀附权贵,把我许配给一个富贵人家作小妾。怎奈老爷的正妻争风吃醋,妒火中烧,把我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天天对我棍棒交加,打骂不绝。我受不了她的虐待,于是连夜潜逃,才奔波至此。”

王生问:“那您要到哪里去呢?”

女子愁眉不展地说:“逃命的人,居无定所,前路茫茫,哪有地方可以容身啊?”

王生不禁喜形于色,说:“我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您如果不嫌弃,不妨去看一看,离这儿不远。”

女子听了顿时转悲为喜,连声道谢。于是王生就提起她的行李,把她送回家去了。

一进门,女子见到房内空无一人,就问道:“您独身一个人住在这里吗?”

王生说:“这是我的斋房,没有人住。”

女子说:“这里实在是太好了。承蒙您哀怜我,救我一命,能让我在这里落脚。不过,请您一定要保密,千万不要让人知道我住在这里,否则我就在劫难逃了。”王生答应了她,就和这位女子同居在这里,又把她藏在隐密的处所,好几天都没有人知道。

后来,王生还是忍不住,试探着给妻子透露了一点消息。妻子陈氏听了之后吓了一跳,担心他私藏了富贵人家的小妾,一旦被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就苦苦地哀求丈夫,尽早想办法把她送走。可是王生对她的劝告,却一丝毫也听不进去。

有一天,在集市当中,王生撞见了一位道士。这位道士一见到他,就突然停住了脚步,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很久,表情非常的惊讶,就问他说:“你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

王生一口否认,说:“没有。”

道士说:“你的全身上下都被邪气围绕,怎么还说没有?”

王生又竭力为自己辩白,说什么也不肯承认。

道士于是拂袖而去,留下了一句话:“真是可怜到了极处。世间居然有这种连死到临头,都不肯悔悟的人。”

王生听了这番话,也觉得非常地奇怪,就开始怀疑这个女子来路不明,但转念一想:明明是一位绝世无双的美女,怎么可能会是妖精呢?一定是道士想借收压妖怪之名,来敲我一笔,骗钱骗财,他的话其实是不值得相信的。

想着想着,就已经走到了家门口。只见大门紧紧地反锁着,怎么推都推不进去。王生满腹狐疑,于是就爬过断墙,稍稍地度进斋房,发现门也是锁得紧紧地。他屏住呼吸,跕着脚,小心翼翼地摸到窗户边,往里一看,差点吓昏过去。

只见一个面目狰狞的厉鬼坐在屋子里,脸是青绿色的,牙齿又尖又长,就像锯齿一样。她操起一支彩笔,专心而又卖力地往一张人皮上画着,那张铺在床上的皮,五官顿时变得明艳动人,顾盼生晖。画好了之后,她把皮提起来,抖了一抖,往身上一披,立刻就变成了一位美女。

窗外的王生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他感到四肢无力,腿脚发软,便连摸带爬地夺门而逃。

王生六神无主地在街上到处寻找,希望能找得到道人,可是他早已杳无消息,不知所往了。

惊魂未定的王生不肯死心,就拼命地四下追寻,最后终于在一处荒郊野外找到了。王生伏在地上长跪不起,苦苦地哀求道人一定要救他一命。

道人见他实在可怜,就对他说:“好吧,我帮你收伏这个妖婆。不过这个东西苦于找不到替身,倒是也蛮可怜的,我也不忍心要她的命。”于是道士就操起一柄用来赶苍蝇的拂子,交给王生,交待他回去之后,把它挂到房间的门上。

临别的时候,他们约定在青帝庙相见。

王生回到家里,说什么也不敢再进到斋房去,晚上,就睡到另一间房间去,把那把拂子高高地挂在门上,这才放心地睡去。

到了半夜,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阵的响声,王生躺在床上吓得连动都不敢动,就叫妻子去窗边看一看。

只见那位女子已经来到了门口,可是一望见拂子,就突然停住了,在外面徘徊了很久,迟迟不敢逼进。她站在门边,咬牙切齿地看了许久,才愤愤地离开。

过了一会儿,女子又怒气冲冲地回来了,这回她可没那么客气了,索性朝着门内破口大骂了起来:“这个道士,敢拿东西来吓我。已经吃进嘴里的东西,难道还叫我吐出来吗?”说罢,就抓起拂子,把它撕得粉碎,踢开门就闯了进去,直冲到王生的床上,拿刀子一割,就把王生的心脏挖走了,然后就大摇大摆地潜逃而出。

王生的妻子惊得大哭起来,把正在熟睡的婢女吓得赶紧抓起蜡烛,慌慌张张地跑过来看,只见王生倒在血泊中,早就已经断了气。妻子陈氏惊吓过度,一时间,连哭都哭不出声音来了。

第二天,陈氏叫王生的弟弟王二郎赶紧去找道人。道人震怒不已地说:“我心存怜悯,放了她一马,想不到这等妖物居然这么放肆。”他于是就跟着王二郎奔到王生的家,却发现那名女子早已连夜脱逃,不见踪影了。

道人抬头四面观望了一下,说:“还好没有跑太远。”就问道:“南院的房子住的是谁?”

二郎说:“那是小生我的家。”

道士说:“这个妖物现在就在你家。”

二郎听了之后呆住了,吓得不知所云,又觉得不太可能。

道士问他:“你家有没有不认识的人到过?”

二郎说:“我一大早就赶去青帝庙,并不知晓,我先回去问问看。”

他匆忙地赶回家,不多久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来说:“果然没错。早上有一个老婆子来,想到我家当帮佣,但我家里人没收留她,现在她还赖在那里不肯走呢。”

道士说:“就是那个妖物。”于是就和他一起回去。

道人拄着一柄剑,站在厅堂当中,大声喝斥道:“妖孽,还我拂子来。”

老婆子在屋里,吓得面无人色,情急之下,就惊慌失措地夺门而逃。

道士在她身后紧追不舍,最后奋力一击,将老婆子打倒在地,只见披在她身上的人皮“哗”地一声脱落了下来,她即刻变成了一个青面獠牙的厉鬼,像猪一样,躺在了地上,发出狗熊的嗥嗥的叫声。

道士用木剑挑起她的头,只听“嗖”的一声,厉鬼的身体已经化成了一道浓烟。道士急忙提起一只葫芦,把塞子一拔,高高地举起,放在浓烟当中,像吸气一样,一瞬间就把烟全部吸进去了。道士把葫芦的口一塞,装进袋子里,就低头看那张人皮,只见它五官清晰,手脚俱足。于是,就像卷画轴一样,把它卷了起来,也装进袋子里,起身就想告辞。

王生的妻子陈氏这时挡在门口,双泪俱下地苦苦地哀求他,一定要救救她的丈夫。道士摇了摇头,表示无能为力。陈氏听了更加伤心,长跪在地,痛哭失声。

道人沉思了片刻,说道:“我的功力不够,没有办法起死回生,不过有一个人倒是有办法,你不妨去求求他。”

陈氏一听,赶忙问道:“是谁?”

道人说:“在閙市当中,有一个疯疯颠颠的乞丐,常常躺在粪土堆里。你去求求看。不过他的行为怪异,如果让夫人您很难堪,您也千万不要生他的气。”于是陈氏拜谢了道人,就和王二郎一同出门寻找。

在路上,他们遇到了那位乞丐,只见他一路狂歌不止,颠狂不已,鼻涕拖了有三尺长,全身上下臭气熏天,令人望而却步。

陈氏跪地前行,来到他的面前。

乞丐像半醉半醒似地,大笑着说:“佳人爱上我啦。”

陈氏就把实情告诉他,苦苦地哀求。

乞丐仰天大笑,说:“普天之下,谁都可以作你的夫君,你救活他作什么?”陈氏仍然哀求不已。

乞丐大惑不解地质问道:“你说奇怪不奇怪,人死掉了,还要找我把他救活,你当我是阎罗不成?”说着说着,就操起棒子,愤愤地朝陈氏打了下去。陈氏强忍着痛,任凭他打,只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接着,乞丐大咳了几声,从嘴里抓出了一把痰末唾液,举到陈氏的嘴边,大喊道:“吃了它!”

陈氏涨红了脸,面有难色,但一想到道士的嘱咐,却只好强忍着吃了下去,只觉得痰吞进喉咙中,变成了硬硬的一大团,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最后卡在了胸中。

乞人哈哈大笑地说:“佳人爱我呢。”说着说着,一起身,就头也不回地跑了,谁也拦不住。陈氏连忙尾随他,一路追了过去,一直追到庙中,只见他一眨眼的功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陈氏万般无奈,只好大失所望地回家去了。想到丈夫惨死在厉鬼的手中,自已又蒙受疯丐如此这般的羞辱,陈氏内心满腹的怨恨与羞愧,忍不住放声大哭,恨不得跟丈夫一同死去。

在为王生收尸入棺的时候,一家大大小小,没有一个人敢凑上前看他的惨状。陈氏一面抱住尸体,拾起他的五脏六腑,将它们安放妥当,一面声嘶力竭地痛哭,哭声悲天恸地,令人耳不忍闻。

突然间,她觉得很想呕吐,只觉得胸中那团硬块,突突突地跳了出来,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就掉进了丈夫的胸膛中。陈氏惊讶不已,定睛一看,居然是一颗心脏,在王生的身上轻轻地跳动起来,热气腾腾地冒着轻烟。陈氏大惊失色,赶紧撕开一块布帮他包上,用手探一探,发现已经渐渐地温热起来,于是就帮他盖好被子,连夜地守侯着。到了半夜,他渐渐有了呼吸。第二天早上,居然活了过来。

王生说:“我怎么好象作了一场梦。”他觉得胸部在隐隐作痛,一看伤口,留下了一条钱币一样的疤痕,没过多久就痊愈了。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评价道:“世间人真的是太愚痴了,明明是妖怪厉鬼,却偏偏要看成是佳人美女。明明是苦心勉悔的善意规劝,却偏偏要看成是谋财害人的恶意谎言。然而,贪恋别人的女色而不悔,妻子也将受人的羞辱而不怨。天道好还,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报,只是愚痴黯顿的人执迷不悟罢了。这是多么的悲哀的事情啊。”
讳疾忌医

春秋时,蔡国有个著名的民间医生,叫秦越人。他周游列国,热心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国家,见一家死了人,尸首已放了好几天,便问明病人临死前的症状,断定这是假死,还能救活。他先给病人扎了针,然后灌下药,稍侯片刻,死人居然活过来了。全城的人都十分惊讶,称他是神医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的名声从此传布列国,他的真名反被人们忘却。

蔡国国君蔡桓公听说自己的国中居然出了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见见,便命人布告四方。

扁鹊见到布告,忙回国,晋见桓公。他款步入厅,来到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对桓公说:[主公有病,病在皮肤,若不及时医治,恐怕要严重起来。]桓公一听,便有些不快,摇头说到:[我身体很好,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冷笑道:[做医生的,都想赚钱,只会给没病的人看病,这才容易显示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提着药篮去见桓公。桓公正坐在御园中玩赏。扁鹊来到桓公面前,看着他的脸色,忧郁地说:[主公有病,病在血脉,若不抓紧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公心里十分不乐,扭转头,竟是不理。扁鹊只好退了出来。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心情沉重地说:[主公有病,病在肠胃,再不医治,将更加严重!]桓公听后,勃然作色。扁鹊十分惋惜,喟然长叹,摇头而去。

又过了十天,扁鹊第四次来见桓公,一见桓公,二话不说,急撤身而出。桓公见扁鹊这次来得蹊跷,派人去问,扁鹊痛心地说:[病在皮肤,可用药水热敷,病到血脉,可用针灸治疗,病入肠胃,可用汤药;现在病入骨髓,没有办法了。]说罢,扁鹊整理行装,星夜向秦国逃去。

过了五天,讳疾忌医的桓公浑身疼痛,果然病倒了。忙派人去找扁鹊,但是已经晚了,桓公就这样死去了。

王 华 买 父

「王华买父」是一则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故事,被改编成吕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多种剧目演出。

相传在宋朝时,有个叫王华的人,从小就没了父母,靠打鱼为生。王华心地善良,为人老实厚道,家境不富有,还常常帮助有困难的人。

有一天,王华从集市上经过,忽然听到一阵嘻嘻哈哈的哄笑声。走近一看,一群人正围着一个穿着破旧的老翁,老翁头也不抬,嘴里念叨着:「谁买我,做亲爹。到将来,能富贵。」周围看热闹的人,笑着说:「从古到今,做什么买卖的都有,没见过还有卖爹的。」王华挤上前去,抬头一看,墙上还贴了一张字,上面写着:

「老汉家住东京上江城,今年八十三岁,只因我年老无儿又无女,无人奉养,万般无奈,只得自卖自身。谁要把我买回家,一天到晚要好好侍奉。百年之后,养老送终。」

王华从小就羡慕别人家里有父亲母亲可以孝顺,也经常照顾村子里的孤寡老人。看到乡邻们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他就常想:有爹有妈真好啊!现在看到老翁孤苦伶仃的样子,心里很可怜他,于是就拨开众人,走过去恭恭敬敬地对老翁叫了一声:「爹,我愿意做您的儿子,请跟我回家吧。」围观的人一个个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只见王华往地上一蹲,说:「爹,走吧,儿子背您回家。」老翁看了看他,也不说话,就让王华背着他走了。

王华背着老翁,出了城,直奔村庄走去,走了五六里路才到。老翁虽然年岁大了,体重却也不轻,王华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到了家门口,王华把老翁放下,说:「爹,您老先在门口坐一会儿乘凉,我先进去叫您儿媳妇把房间打扫打扫,干干净净地,再把您请到家中。」老翁听了点点头,同意了。

王华到家见妻子,就实话实说了,妻子也是通情达理的人,说:「谁家的老人不是老人呢?这么大岁数了没人奉养,难道还看着老人在外面挨饿受冻不成?既然喊爹了,就跟咱家有缘,是咱亲爹。」她赶紧到向阳的东屋,把房间打扫干净,铺好床铺,摆上桌椅,一切收拾停当之后,让王华去请老爹。

老翁迈步进了大门,走到堂屋坐好了,王华叫媳妇给老人拿出干净衣服,又到外边端了一盆洗脸水,伺候老爹梳洗、换衣服。妻子沏了一壶热茶,送到老翁跟前,说:「爹爹一路辛苦了,请喝杯茶解解乏吧。」

王华叫来两个儿子,让他们向爷爷请安问好。两个小孩都很乖,见到爷爷,跪下来就磕头。老翁高兴得满面春风,哈哈大笑,拉着小孩的手问长问短。

快到吃饭的时候了,王华的妻子想,老爹初次到家,得好好准备饭菜,就连忙到厨房,先给老爹焖了一碗白米饭,接着烧了鱼汤炖豆腐。饭做好了,王华把饭菜放在托盘上,端到东屋,恭恭敬敬地说:「爹,请您老用饭吧。」

谁知,老翁一看托盘上的饭菜,生气了,说:「你这个不孝子,这么多年我没在你家吃上一顿饭,头一顿你就给我这样的饭吃?」

王华一听,忙问:「爹,这饭还算不好吗?」

老翁听后更火了:「你这个大胆的东西,还不快撤下去,这个饭我不能吃。」

王华问:「那您老人家想吃什么饭呢?」

老翁说:「我想吃山珍海味、人参汤。」

王华闻听,不由得脑子发懵,这些东西,甭说吃过,他连见都没见过。

老翁见他愣在那里,就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不孝子,还不赶快去办!」

王华唯唯诺诺,赶紧退出了东屋,来找妻子,发愁把老爹的吩咐说了一遍。妻子听后也是左右为难,咱们庄户人家,吃的都是粗茶淡饭,怎么吃得起山珍海味?王华想了想,说:「我听说书的讲过二十四孝,古时候的孝子能卧冰求鲤,难道八十多的老爹想吃山珍海味,我就不能顺他的心意吗?就是砸锅卖铁,咱也要供养老爹。」妻子想到家里还有她出嫁时带的一对金镯子,本想留着传给儿子,不舍得卖。但是今天老爹的吩咐不敢违拗,她就把金镯子拿出来,交给王华,让他到城里卖了,给爹爹买菜。

王华把金镯子卖了,换了几十两纹银,再担着挑子,按老爹的吩咐样样买全。回到家,王华烧锅,妻子做饭,尽心准备晚饭。这一顿饭做出来,已经到半夜了,才赶紧请老爹用饭。

夫妻二人在堂屋摆开桌子,杯盘罗列,请爹爹用饭。老翁一看挺满意,点点头说:「嗯,你还算孝顺。」等老爹饱餐以后,王华把残席撤下,又去收拾床铺,伺候老翁上床休息。老翁安歇以后,夫妻两个和孩子这才一起吃晚饭。

第二天早上,王华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到东屋向老翁请安,问候爹爹是否休息得好。见到老爹满面红光,气色很好,王华心里非常高兴。第二天的饭菜,老爹点着要吃的,还是王华连见都没见过的,两口子心地实在,不忍心看老爹生气,赶紧去准备。就这样过了几天,几十两纹银花光了,怎么办呢?为了让爹高兴,王华把打渔的船、渔网都卖了。过了几天,钱又花光了,就把田地卖了,又过了几天,全家都没有隔夜粮了。

这一天到了中午,还没吃早饭。老爹喊:「王华,天到这般时候,咋还不吃早饭呢?」王华说:「爹,咱家值钱的东西全卖完了。」

「可是,为父偌大年纪,怎么能饿着?」

王华心想,百善孝为先,于是,他就去和妻子商量,把两个孩子卖了换钱。

儿是娘的心头肉啊,妻子听了,眼泪扑簌扑簌往下落。但她也知道做人最重是孝顺,就赶快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说:「你们爷爷到这个时候还没吃早饭,饿得难受,看看把你兄弟两个,卖一个买上东西,回家好让你爷爷吃饭。」

两个孩子很懂事,老大说:「我的年纪大,把我卖掉,俺弟弟还小,在外想母亲。」老二说:「我的年纪小,没力气,我哥哥能帮家里干活,把我卖掉。」

两个孩子互相争执,王华一想:既然这样,将你们兄弟两人一齐卖掉吧。临走的时候,王华妻子给两个孩子准备好小包袱,娘仨掉着眼泪,不敢惊动老翁。

就在这时候,老翁从东屋走出来了,呵呵笑着对王华说:「我在你这儿住了不少日子,该走了。你待我是一片真心,就像对待亲爹一样。这我都记住了。我这里还有一些银子,你先拿去用。我以前说过,谁买我,能富贵。你把家产卖了,带着全家去找我吧,准能富贵。这块白绫子上写着我的地址。」说罢,老翁就走了。

王华变卖了家产,带上妻儿按白绫上的地址去找老人。路上,每个看了白绫的人,都给王华跪下,恭恭敬敬地指路,有些富豪还派车送他。王华心里十分纳闷。就这样,他们来到了都城开封,一直进了皇宫,才知道那位曾经在他们家里住过的老人,就是皇上的弟弟,赫赫有名的「八千岁」。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老实善良的王华终于得到了八千岁的报答,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

读《王华买父》感悟

人有百行,以孝为先。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上发生了数不尽的孝悌故事,卧冰求鲤、卖身葬父、埋儿孝母……祖辈们用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至纯至美的人伦赞歌,每一则都感人至深。

本篇故事的主人公王华,厚道善良,把素不相识的老人背回家,精诚奉养,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不惜变卖家产,甚至是自己的儿子,真可谓是「行人所不能行」。他这一片淳厚的孝心,使他感召了大福报。这篇故事流传广泛,一直被人们喜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我们自己人生几十年,也是深有体会。静观周围亲友的生活,凡孝悌传家者,必定平平安安、生活美满;忤逆不孝者,必然子孙不肖、家道衰落。

近年来,中华大地上涌现了许多道德模范,其中不乏孝子的楷模。许多地方电视台也以各种形式大力表彰孝子,甚至把孝子的事迹搬上舞台。爱老敬老之风的兴起,表明我们正在回归人性本来的仁爱良善。

最近,由台湾知名音乐家李子恒创作的《跪羊图》,上传到网上,网友们反响很大。有的网友第一次听到就不由得流下眼泪。在手语版《跪羊图》中,表演者通过简单而清晰的舞蹈与演唱,表达出子女对父母的行孝与感恩。有的网友一家几代一起欣赏,感动到全家流泪。在许多传统文化讲座的现场,也都在传唱这首歌,有时全场几百人唏嘘落泪,感人至深。

大家请细细体会《跪羊图》歌词的内容:

古圣先贤孝为宗 万善之门孝为基

礼敬尊亲如圣贤 成就生命大意义

父母恩德重如山 知恩报恩不忘本

做人饮水要思源 才不愧对父母恩

小羊跪哺 闭目吮母液

感念母恩 受乳恭身体

膝落地 姿态如敬礼

小羊儿 天性有道理

人间孝道 及时莫迟疑

一朝羽丰 反哺莫遗弃

父身病 是为子劳成疾

母心忧 是忧儿未成器

多少浮云游子梦 奔波前程远乡里

父母倚窗扉 苦盼子女的消息

多少风霜的累积 双亲容颜已渐老

莫到忏悔时 未能报答父母恩

为人子女 饮水要思源

圆满生命 尽孝无愧意

儿女心 无论在何地

给双亲 一声感恩您

人生天地间,「百善孝为先」。王华从小就没了父母,与亲生父母从未谋面,但是基于人的天性,看到别人家里有父母可以孝顺,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非常羡慕。

正如《孝经》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于是他把这份孝心拓展到其他老人的身上,经常照顾村子里的孤寡老人,王华的孝心一刻都没有停止,所谓「大孝终身慕父母」。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八十三岁的老人,让王华生起了恻隐之心。一向宅心仁厚的王华,毅然背起老人决定回家奉养,这份恻隐之心也正是基于对父母长期以来念念的孝心。

王华圆满的人生结局,给我们验证了一句经典:「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诚盼天下有心人能细细品味《王华买父》的故事,深深顾念生养我们的父母双亲,「多少风霜的累积 ,双亲容颜已渐老;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 ……」

朋友们,让我们尽心竭力做好为人子女的本分,也像《跪羊图》中唱的那样:饮水思源,知恩报恩,圆满生命,尽孝无愧意。

相信,我们一定会拥有和乐幸福的人生。
第2个回答  2008-11-15
【园林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