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江行唱和集序》翻译

如题所述

古代创作文章的人,不是为了文章的工巧而工巧,而是自然而然达到工巧的。创作文章,就像白云出于山川、草木开花结果一样,积蓄勃发到了一定阶段就自然地表现于外,纵使想让白云不出岫、草木不开花结果,难道就能做到吗?我们从小听家父谈论文章,认为古代圣人是有无法抑止的思想情感才写诗作文的。所以,我(苏轼)和弟弟苏辙写文章很多,却未曾敢有作文的念头。己亥年,我们侍奉父亲南行到楚地去。船中无事可做,便只好下棋饮酒,我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获得私情私欲之欢。沿途山川的秀美,风俗的纯朴简单,贤人君子留下来的痕迹,和一切耳闻目睹到的,交错芜杂,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因此将它们表现在了咏叹中。集子里,父亲的作品,和弟弟苏辙的诗文都在,一共一百篇,集子名为《南行集》。我们用它来记一时之事,供他日回忆南行的行踪趣味。而且我认为这些诗文产生于谈笑之间,而不是勉强写出的文字。十二月八日,江陵驿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3
江行唱和集叙
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自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己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有作文之意。己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博奕饮酒,非所以为闺门之欢;而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为咏叹。盖家君之作,与弟辙之文皆在,凡一百篇,谓之《南行集》。将以识一时之事,为他日之所寻绎,且以为得于谈笑之间,而非勉强所为之文也。时十二月八日。江陵驿书。
【题解】
本篇是作者于宋仁宗嘉四年(1059)为苏氏父子的诗集《江行唱和集》做的叙(事见本书《序》)。叙中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有触于中,而发为咏叹”的有佑感而发的创作思想,批评了无病呻吟,勉强为文的写作态度。本文是体现苏轼创作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

参考资料:http://hyftp.eku.cc/vc/008wx/4332_67239189450.TXT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1-22
本篇是作者于宋仁宗嘉四年(1059)为苏氏父子的诗集《江行唱和集》做的叙(事见本书《序》)。叙中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有触于中,而发为咏叹”的有佑感而发的创作思想,批评了无病呻吟,勉强为文的写作态度。本文是体现苏轼创作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
第3个回答  2008-11-19
这个是三苏在上京赶考时作的诗集的序
第4个回答  2008-11-15
米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