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意深情,不历尽沧桑又怎能轻易读懂呢?

如题所述

75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帝王命运的转折点,也是盛世华彩的大唐帝国命运的转折点。击碎这个盛唐美梦的,正是那个曾经温顺如猫的大胖子胡人——安禄山。

安史之乱彻底击垮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大唐盛景。也击碎了无数盛唐诗人的幸福生活,以及他们想为国家锦上添花的美好诗情。

诗人们开始转向了对家国命运的深彻思索,不再一味抒发个人的情怀,风格变得悲凉而深沉。那些吟风诵月的诗作变得单薄肤浅了,那些歌功颂德的诗人不再是主流诗圈的核心。

现实生活的不幸,正是伟大诗作的大幸。伟大的诗人、伟大的诗作开始了井喷式迸发。

这一年杜甫43岁,虽然他之前的人生也总是郁郁不能伸志。无非就是个人的夙愿得失、官场的升迁沉浮而已,还和伟大扯不上什么边际。这一年却是他迈进伟大诗人的转折起点。

战乱所至之处,尸横遍野。为躲避安禄山叛军的铁蹄,杜甫四处逃难,真正成了丧家之犬。

没有丝毫辱没诗圣的意思。经历过战乱洗礼的人都会这样感叹:“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其中的悲苦凄凉,绝对不是生于太平、长于盛世的我们能够体会理解的。

所以说,现在躲在家中隔离疫情的人们知足吧!不要再呼喊无聊、无趣了,你们当孩子豢养的猫狗,远比离乱中的大诗人活得幸福滋润很多,不是吗?他儿子被饿死、房子被吹破时的悲苦,除了无奈地叹息,也只能向诗里倾诉了。

小时候根本读不懂杜甫,实在觉不出他的诗到底好在哪里?何以能与李白共称唐诗中的绝尘双峰“诗仙、诗圣”呢?李白才是我们许多少年喜欢的模样,潇洒、飘逸,有诗有酒有侠气。仗剑天涯,四海之内皆兄弟。

高兴了,“呼儿将出换美酒”卖了千金裘再卖五花马。不高兴,“仰天大笑出门去”管他你爹是谁?你是谁!

何其快意恩仇!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模样!少年的我们都曾这样充满无限向往的幻想。

随着年龄增长,经历过很多人世风雨沧桑,才知人生大多情况下,都不能尽如李白那样可以率性而为。即便李白本人不也是被现实的刀剑砂砾不断伤害不停磨砺吗?供奉翰林遭人嫉恨排挤,错投永王获罪流放……。那也是荆棘丛生的凶险人生啊!

人生哪能尽是完满,即便是月亮也只能是30天才得一回圆满!

十全十美的人生只能存在于诗仙的梦里!而现实中的日子,还得杜甫来记述。

当杜甫再次回到曾经瑰丽堂皇的都城长安,已是战乱2年后的春季了。这位45岁的中年人注视着140岁的帝国皇都,满眼却是令人悲怆的景象:曾是百万人繁华鼎沸生活的长安街市,却成了狐鼠狸兔的安乐窝。巍峨宏阔的宫殿官衙、富丽堂皇的商肆,长满了比人还高的荒草野枝。

昔日的盛景皇都怎会变成了如此破败荒凉?对比古今的巨大差异,让杜甫产生了顿悟般的改变,形成了比史书记载更具人性温暖的诗性品质。

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总是休戚相关的。杜甫的青少年时代恰逢开元盛世,他那时的诗作虽然也不乏上乘之作,但深度是比不了后来战乱时期的作品。

他堪称伟大的代表作,如《三吏》《三别》等,都是亲身经历或在亲眼目睹了战乱中的人间惨状,深刻思考饱蘸深情写就的。

每种苦难,都是一种修行。黎明前的黑暗让人看不到尽头,挺过去,就是另一种重生!

伟大的诗人杜甫就是从苦难的战乱开始凤凰涅槃的。之前的开元盛世只能让杜甫在优秀诗人的层次停顿,距伟大还有很大距离,距诗圣甚远!只有置身民间、用心家国百姓,才能作出不朽的诗篇。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只有经历过人间沧桑大滋味,才能体味出诗圣杜甫的深情。

品出那些在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用诗意深情雕琢出的百味人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5
是的。这个和杜甫的人生经历有关,他本人见证了唐朝的辉煌,也经历了朝廷的动荡,自己的人生感悟都提现在他的诗里,只有有共鸣的人才能懂。
第2个回答  2020-12-03
名人的很多情怀不好理解。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了当时所处的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无法理解杜甫的诗句,而当年纪大了,累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慢慢领会诗中的意思。
第3个回答  2020-12-03
的确是这样的,杜甫的诗含义太深了,如果不经历沧桑,没有什么毅力的话,根本是读不懂的。有的诗,就算你读无数遍,都不能够读懂其中的韵味。
第4个回答  2020-12-03
是的,杜甫的诗词寓意很深奥,主要是源于自己的苦难经历,一般人很难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