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是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情节发展的乐府诗歌吗?

如题所述

《陌上桑》是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一个太守调戏民女罗敷,遭到严辞拒绝的故事。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卑劣行径,歌颂了劳动妇女忠于爱情、不畏强暴、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陌上桑是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情节发展的乐府诗歌,文章的第二段写太守妄想霸占罗敷的邪恶企图。太守一见罗敷,就被她的美貌惊呆了。作者不说太守停车不行,而说“五马立踟蹰”。汉代的太守是一郡的最高长官,地位显赫,外出时通常要坐五匹马拉的车子。“踟蹰”是徘徊不前的意思。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写法,写马正是写人。这种写法,就把太守的威势、对罗敷垂涎三尺的丑态、暗中盘算的卑劣心理表现得形象、新奇、传神。果然太守心生邪念,不怀好意地派小吏去了解情况,并提出“共载”的无耻要求,企图霸占罗敷。这段文字极为简洁,作者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对话形式,交代了情节,展开了矛盾冲突,介绍了人物。既突出了太守的卑鄙粗俗,把他的丑恶灵魂暴露无遗,又进一步对主人公作了补充介绍,罗敷是一位正当豆蔻年华、纯洁无邪的美丽少女。至此,双方的正面冲突已是不可避免了。

第三段写罗敷“夸夫”,反击太守的威逼,表现了罗敷不畏强暴,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质和聪慧机智的性格特征——内在的人格美。罗敷看透了太守的邪恶心思,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他的伪善面目,义正辞严地断然拒绝了“共载”的无耻要求。“您怎么这样愚蠢!您有您的妻子,我有我的丈夫。”这个回答,不卑不亢,包含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充分展示了罗敷高洁的品质和大胆泼辣的性格。一个光彩夺目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可是,在封建社会里,豪门权贵劫掠民间女子的事屡见不鲜。象罗敷这样一位弱女子,怎样才能抵御权贵的凌辱而保护自己呢?作者用夸张的笔墨,铺排的写法,写罗敷夸耀自己的“夫婿”官位显赫,人才出众。写官位显赫,先点出“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然后才大肆铺排渲染,写坐骑的神骏,马饰的华丽,佩剑的珍贵,官运的亨通;写人才出众,则先作具体描写,相貌堂堂,皮肤白皙,胡须漂亮,步履轩昂,然后才点出“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的结论。写“夫婿”官位显赫,是为了震慑“使君”,使他不敢胡作非为;写“夫婿”人才出众,又足以使“使君”自惭形秽。罗敷正是抓住了封建官场中下畏上的心理,通过夸夫,压倒对方,保护自已。作者虽然没有写斗争的结果,但读者可以想象得出,在罗敷的凛然正气面前,在辛辣的嘲笑中,太守必然狼狈不堪,只能灰溜溜地逃之夭夭。这充分展示了罗敷活泼机智的性格。

这篇作品在艺术上有不少独到之处。作者善于运用虚写的手法,成功地刻划了罗敷的容貌美,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时,作者也成功地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铺排、夸张、渲染、对话等艺术手法,这不仅使作品铺采摛文,文辞飞动,而且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好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