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荆州,刘备为何迟迟没有请诸葛亮出山?《隆中对》又是真的吗?

如题所述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和《魏略》里均有相关记载,只是说法不一一样而已。《隆中对》是诸葛亮作为见面礼献给刘备的,刘备来荆州前后,一直像个无头苍蝇一样,没有人能为其作出规划,以后的路该怎么走,难道是走一步算一步吗?之前投靠过公孙瓒、占领过徐州、投靠过袁绍,结果这些人都被曹操消灭了,下一个就是刘表,等刘表被消灭了,去投靠孙权还是益州的刘璋呢?总不能一辈子这样寄人篱下吧,已经年过半百的刘备,也一直在想以后的出路。



恰好这时,《隆中对》很好解决了刘备的问题,为以后的出路和发展做出了规划,指明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以及相应的策略。

《隆中对》的策略,曹操占据北方,势力大,东吴已历三世,同样不可图,只能联吴抗曹,先占据荆州,再向西图谋益州和汉中。当刘备听完这些,茅塞顿开,终于能看见曙光了,而不是眼前一片黑暗。



《隆中对》就像是诸葛亮的投名状,没有这些,刘备怎会相信诸葛亮的谋略和才能,怎么会对诸葛亮加以重用呢!

说完第二个问题,再回来说第一个问题,刘备待在荆州一直在干吗呢?

他可没闲着,一方面一直在结交刘表的部下,拉拢关系,为自己以后接管荆州打下基础,连蔡瑁都看出来刘备其志不小,要找机会除掉刘备。另一方面在民间广树恩德,与刘备在徐州做法如出一辙,先得当地人的民心,最后再占其地盘。



刘备与荆州的士族有交往,肯定听过卧龙凤雏之名,但未见其人,不知有何大才?

《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看看徐庶,徐庶帮刘备出谋划策退敌,夺樊城、破曹仁八门金锁阵后,才对徐庶的才能感到钦佩,才那么不舍的放徐庶离开。在徐庶去而复返之际,推荐了卧龙诸葛亮,刘备竟然让人来见他,可见刘备心里对没见过的人才是保留看法的,和刘邦很相似,对人才比较傲慢。刘备听到司马徽和徐庶都大力夸赞这个人的才能时,加上徐庶的离开,这才想起要去拜访这个自比管仲、乐毅之人,这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