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那个铁棒磨针的典故是真的么大神们帮帮忙

如题所述

铁棒磨成针的典故并非发生在李白身上 铁棒磨成针这个典故据说是李白一生的转折点,以我看未必尽然。下面就是我的分析。 据宋.祝穆《方舆胜览》载:李白少时,读书很不认真,吊儿朗当,经常旷课迟到早退,老师以及家长都无可奈何。有一天李白一个人跑到河边洗澡,却看见一个老太婆坐在河边,好象在吃力地磨着什么东西,李白在一边看了许久,那老婆婆还在那里吃力地磨个不停,于是李白禁不住向前询问:老人家,你为什么要磨这根铁棒呢?老婆婆答道:要磨成针。李白听后受到极大感触,于是由此发奋读收,终于成为一代诗仙。 我以为,如果某人或某事对某个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话,那么某人或某事的某种精神力量将会完全地左右着他的一生,即使不是完全左右,起码也会在他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时时体现出来,因为改变他一生的那种精神品质己经深深根植于他的性格中了。但是纵观李白的一生,我未见在他的行为和诗句中有符合于这个典故的精神导向的东西。现在让我们先简略地纵观一下李白的一生: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喜击剑任侠。二十五岁出蜀,漫游十余年,希冀通过交游干谒的途径,登上卿相的高位,以实现“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宏愿。唐天宝元年,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他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天宝三载,在洛阳遇杜甫。安史乱起,隐于庐山,后被李磷召为幕府,不意李磷造反兵败而死,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李白六十一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请缨,因病返回,次年,病殁于当涂,另一说是赏月落水而死。李白在被召进宫之后,有一次喝醉酒得罪了高力士,于是高力士便时常向杨贵妃进谗,说李白的坏话,不久,李白被贬离朝。其实说是被贬并非确切,因为实际上是李白自己觉得仕途险恶而且不能自由自在地每日饮酒吟诗作乐而向玄宗恳求回山隐居的,于是玄宗便将李白赐金放还。李白后来又不能看清李磷造反面目而加入到他的幕府中,差一点就掉了脑袋。 李白本来性格豪迈,渴望建立功业,但是当他遇到阻力时即轻易放弃,全然没有“铁棒磨成针”的性格,由此我怀疑他从来没见过磨铁棒的老婆婆,更别说受到她的磨棒教育了。不仅李白没有耐心忍辱负重以登上卿相的高位以实现他“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宏愿,而且在他的无数诗作中还随时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悲观情绪,这更是离磨铁棒的精神大相径庭,毫不相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23
应该不是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