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醉驾入刑,能杜绝酒驾醉驾现象吗?

如题所述

因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的快速跟进下,由于酒驾、醉驾而造成了多少恶性事件,动不动就是死亡几人,伤残更多,财产损失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就毫无疑问的上升到了关系公共安全的高度。


酒驾、醉驾无法彻底杜绝!

中国是白酒、啤酒、红酒消费大国,也是汽车保有和使用大国,现拥有汽车2.81亿辆,汽车驾驶人4.18亿人。面对这样的国情,即使宣传酒驾违规、醉驾入刑,而且大量公布处罚结果警示与众,也根本不可能杜绝酒驾和醉驾的发生。

制定酒驾、醉驾的标准(血液中酒精含量>20mg/100mL或>80mg/100mL)也是无法精确到每个人的。因为每个人承受、消化酒精的生理能力有差异,有些人喝酒会导致意识模糊、行动迟缓,驾车容易诱发车祸,有些人就未必。在侥幸心理驱使下,遇到特殊情况,有些喝酒人自认为驾车没有问题,就有可能发生酒驾、醉驾行为。没被交警逮住算幸运,逮住了自认倒霉。


醉驾一律入刑,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一、从法院系统的统计来看,目前危险驾驶罪已经取代盗窃罪成了第一大罪,法院办理的刑事案子,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危险驾驶案子,本来法院案多人少,醉驾越来越多,法院压力越来越大,公安、监狱等部门也是人满为患,耗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浪费了大量的经费,可以说是一人醉驾,全国买单。

第二、目前对醉驾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是醉驾案例并没有大幅度减少,每年全国查处酒驾160万起、醉驾四十万起,并没有因为醉驾入刑而大幅度减少。

第三、醉驾一律入刑,既使国家耗费大量资源和经费,也使很多人砸了饭碗、家庭破裂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可见副作用非常大。即便是很多人进了监狱,但是醉驾大军依然不见减少。

因此,醉驾一律入刑,并不是好办法。遏制醉驾,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而应当深入分析研究醉驾发案居高不下的原因,采取综合措施遏制酗酒风,加大对酒驾、醉驾处罚的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力度,可能的话在机动车安装酒驾警告装置。

为了维护人车安全和公众安全,反酒驾、醉驾将是长期的、坚定不移的国家行为

必须坚持宣传和处罚并重,在提高驾驶员安全驾驶意识的同时,发现酒驾、醉驾坚决处罚不开后门。至于发现酒驾、醉驾行为、但并没有诱发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处罚是否考虑从轻?网络上多有这样的提问,笔者认为;这是司法实践中值得思考(是否区别对待?)的问题。


酒驾醉驾毒驾保险公司不赔,而其他如超速、闯红灯、疲劳驾驶发生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会进行赔偿,至少对受害人有一定的经济赔偿,而酒驾就没有,如果肇事司机或车主没钱,受害人将人也没了,钱也没有。中国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以钱为本的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才更符合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20

酒驾、醉驾入刑,能杜绝酒驾醉驾现象吗?肯定是不能杜绝的,只能起到遏制的作用,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比酒驾、醉驾的刑罚严厉的犯罪行为很多,那么,这些犯罪行为杜绝了吗?

据相关数据显示,“醉驾入刑”实施以来,对于遏制醉酒驾驶行为,作用明显。2021年4月28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自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公检法机关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维护了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酒后拒驾”日益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成为社会普遍认同和支持的文明准则和法治规则。2020年每排查百辆车的醉驾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70%以上。在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保持年均1800万辆、2600万人的高速增长情况下,十年来全国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减少了两万余起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挽救了上万家庭免于破碎、返贫。

据中国日报网专栏,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陈新光的专栏稿件报道,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等许多国家,针对醉酒驾驶的处罚都是上升到刑法的高度。如德国有部分高速公路不限速,警察如查到酒驾,哪怕没有造成具体伤害也会被提起诉讼,至少禁驾9个月并处一年以下徒刑或者罚款。

对酒后驾驶者不论高官富商还是明星名人,只要发现就依法处罚。比如,游泳巨星菲尔普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曾获得6块金牌,被美国警方发现酒后驾车,尽管他还没有造成实际损害,但还是被拘捕、判18个月缓刑、留校察看一年半并被罚款250美元。

第2个回答  2022-05-19
个人觉得酒驾并不能被完全杜绝,虽然法律已经明令禁止,但还是会有很多因为醉驾发生车祸的事情,除非这个世界上没有酒,只能加大对司机的教育,提高驾驶员的素质,宣传酒驾醉驾的危害。
第3个回答  2022-05-19
酿酒大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从这一点上看,酒驾永远也杜绝不了。尽管严刑峻法,因为在他们心里不认为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第4个回答  2022-05-19
关爱饮酒的亲友平安——限制饮酒,监护到家。建议参照建湖网上的群体饮酒安全制约保护机制,联合亲友互相制约保护,每桌至少有一个不饮酒的人做好人平安,介绍不熟悉的人认识,负责保管饮酒人(饮第一口酒时)车钥匙,饭后监护饮酒人到家,桌长(组织者不当桌长)、好人平安负责协调同桌人防控疫情、醉酒(有多人担保平安除外)。构建平安共同体,从源头上、系统上预防治理,使得酒后出事不能犯、不想犯、不敢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