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起源,与什么人物有关?

如题所述

寒食节的起源,要从远古时期开始说起,因为古代的人生活都离不开火,然而火又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灾害,便有了火之神灵,要忌火,每年都要禁一次,然后重新点燃。当时称为改火,改火时会举行祭祖活动,久而久之,变成了禁火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春秋时代,禁火节又改名为寒食节,之所以改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介子推。传说啊!当时介子推不愿意邀功争宠,便带着自己的老母亲归隐山林,后来被晋文公的手下放火烧山,想把他逼出来,结果两人死在了山里,被活活烧死,因此,为了纪念这位忠臣,每家每户到他的忌日都不会生火做饭,要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

到了魏晋时期,山西民间要求禁火一个月来表示纪念他,但在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经下过命令,要取消这个习俗,然而在不久之后,三国归晋,因为它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介子推的历史永垂不朽,又恢复起了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时间改为三天。同时大大推广这个习俗,乃至全国各地,让他成为了全国性的节日,此后这个习俗成为了人们的共同风俗习惯。

寒食节的由来源远流长,经历了许多变化与波折,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在现在逐步发展,增加了祭祀、踏青、千秋等各种风俗。不同地方的叫法各有差异,但内容和意义都是相同的。后来因为寒食节和清明离得比较近,人们就把这两个节日合并成为了清明节一起过。

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以寄哀思。从最开始的禁火节过渡到寒食节,到现在的清明节,可谓是中国习俗,流传变化,所形成的传统节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3
寒食节的由来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此日定为禁火寒食之日,后代就称寒食节。

在古代,寒食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相传晋文公重耳被逼逃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下腿上的肉,为晋文公充饥。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不愿出山的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绵山的一颗柳树下。晋文公感念他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并修祠立庙。还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要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实际当代人已经很少知道寒食节,因为寒食节已经融入了清明节了。寒食节在冬至后的105天,所以又称“百五日”“一百五”,按照正常农历算法,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寒食渐渐与清明合二为一,清明把寒食扫墓祭祀的习俗收归名下,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人们因怀念介子推而不举火,但正是这样对于山林的保护和对先贤的怀念,才有无限的绿水青山。 山水虽然很冷清,但是介子推的寺院也处于春天的荒凉之中,总的来说,寒食节减少了山火灾难的发生。
第2个回答  2021-08-06
寒食节是跟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和重耳有关,因为他们两个人当时为了逃难躲进了山里,但是最后有一个人却死在了山里,所以为了纪念那个人,才会出现寒食节。
第3个回答  2021-08-06
其实这个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晋国时期的介子推,因为他和母亲两个人是被活活烧死的,所以才会纪念。
第4个回答  2021-08-06
介子推,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人,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对于自己的君主是非常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