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历史上的农奴制

如题所述

在《叶卡捷琳娜大帝——通往权力之路》这本书里,我看到了18世纪的俄国农奴制所造成的灾难与动乱,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书中记载:

俄国社会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个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根基,即农奴制,最早出现在16世纪,这种制度把农民永久性地捆绑在土地上,被当作土地的附属物赠,同属于土地的所有人。1762年,大约两千万的俄国人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结构——君主、贵族、教会、商人、市民,位于这个阶梯底层的是多达一千万人口的农民。而他们中占据最大比例的农奴,属于大大小小的贵族,达到五百五十万人。有少数极其富有的贵族往往几个人名下就有数千名农奴,还存在着产业农奴,这部分人都在乌拉尔地区的矿场与铸造厂里务工。经年累月,农奴的地位日益恶化,经常成为与土地脱离的“动产”被廉价地进行买卖。农奴的价格常常比不过一条得过奖的猎犬,有时候一匹马或者一条狗就可以换得一名农奴,贵族们一个晚上的牌局就能让一家农奴易主。为了促进俄国工业化进程,1721年彼得大帝允许非贵族出身的企业主向国家购买劳动力,他们就是像机器一样的产业农奴。

农奴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工作时间没有限制,维持生计的收入却微不足道,而且管理者有权对他们进行体罚。农奴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主人可以随时剥夺他们的一切,不仅是劳动果实,乃至贞操和生命。农奴的死亡率总是高居不下,难以想象他们除了自生自灭还能享有什么医疗条件,很少有人能活到中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农奴发起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影响最大的是席卷整个乌拉尔地区与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普加乔夫起义。这次改革让叶卡捷琳娜意识到要打破农奴所有者与农奴之间形成的传统、偏见与无知,只有智慧与善意是不够的。1976年,女皇提出有必要采取措施将农奴从“令人发指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以免全国爆发大规模的起义,否则难以容忍的生存条件终将挑起农奴们为自己去主动争取。

叶卡捷琳娜深知启蒙思想强调人的权利,从理智上来说她并不赞成农奴制,还未成为女皇的时候她就曾建议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直至将其废除,哪怕花费上百年的时间。但在她执政的第一个月里,她就将不少于一万八千名原本享有一定自由的皇室农奴与官属佃农当作礼物送了出去。对那些帮助她夺得皇位的人,除了要拜官封爵、赏赐珠宝,女皇还要给他们大量的财富,包括农奴。因此她只能将理想与现实进行调和。

俄国农奴的生存处境很多方面非常类似于美洲黑奴,他们被主人视为低等生物。但是俄国的农奴并不是异国的外乡人,而是和他们的主人同一语言、同样的宗教信仰、同属一个种族、流淌着同样的血液,只是一代代缺乏教育的穷人。然而他们的处境是:未经主人的允许不能私自结婚,法律中不存在对农奴主体罚农奴的限制,任何不顺从、懒惰、醉酒、偷窃、斗殴以及反抗的行为都有可能招来一顿鞭子或者棍棒。贵族唯一不能作的就是将农奴处死,不过他们可以处以严厉的惩罚,这些惩罚往往能导致农奴身亡。女性农奴一生都得从事单调乏味的苦差事,频频怀孕,但终日煮饭、洗衣或生养儿女,制造更多的小奴隶,为主任增加更多的财富。在这个恐怖的父权社会,受到虐待奴役的男人继续奴役这他管辖范围之内的女性,后者通常就是他们的妻儿。农奴家庭的男性家长对全家人基本上具有绝对权威,这往往意味着父亲有权将儿媳当作自己的性工具。总而言之,在俄国农奴的历史中充满了惨无人道的暴行。

在1774年的普加乔夫起义中,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却掀起了狂风骤雨,起义军一日之内就横扫了伏尔加流域的喀山,扫荡了这座毫无防御措施的城镇,以木材建筑为主的城市被淹没在火海中。起义的农奴所到之处,都是只剩下复仇和屠杀,队伍越长越大,逼俄罗斯的心脏而去。复仇的风暴裹挟着农奴暴军杀死地主及其家人,还有他们憎恨已久的监工。他们大开杀戒,把躲藏起来的贵族揪出来,然后活活抽死、烧死、大卸八块,或者把他们吊死在树上;孩童被当着父母的面砍断手脚或残杀,妻子在当着丈夫的面受尽凌辱后被割喉,或者被当作奖品一样丢进马车,被农奴们带回家。暴军所经之处,都在气势汹汹地烧杀抢掠,山沟和村庄都堆满了尸体。

叶卡捷琳娜从一开始认为偏远地区的局部暴乱不足为惧,很快她就惊讶于暴军的势力崛起之快,对他们宰杀贵族和平民感到愤怒,她的态度也从警惕转向了坚决的镇压。本来,在这个国家里,就没有多少贵族能像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叶卡捷琳娜那样主张对农奴制主张宽松的政策直至废除,这次农奴起义中的暴行,以及军队镇压过后贵族对农奴变本加厉的还击,更加加剧了两个阶级的势不两立,至少当时很少有人再能理性地就这个问题发出声音了。

普加乔夫掀起的这场叛乱是叶卡捷琳娜执政期间遭遇的最严峻的挑战,挫败普加乔夫并将他处死并没有让叶卡捷琳娜心满意足。她一心想要改善百姓的生活,但是在自己执政11年后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叶卡捷琳娜曾经鼓励地主对农奴和农民仁慈以待,经过这场内乱之后,女皇深信在一个绝大部分百姓目不识丁的国家,除非人民能接受教育,否则不应将启蒙精神贯彻在治国方略中。她开始讲目光全面转向扩张帝国版图和繁荣民族文化这两件事情上,在她看来这才是俄国的利益至所在。而农奴制在俄国的废除,却要等待到叶卡捷琳娜死后40年,在她的孙子亚历山大大帝手里来完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